国内油价六连涨后,降价有望?揭秘后续走势!
国内油价在7月1日完成了年内第六次上调,实现“三连涨”,但随着中东局势缓和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后续油价下调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当前调价背景与国际油价走势
1. 国内第六次上调落地:7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235元和225元,加满50L油箱成本增加约9元。这一调整主要受前一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宽幅上涨推动,尤其是中东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担忧。
2. 中东局势缓和与油价回落:以伊冲突结束后,市场对中东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缓解,国际油价出现报复性下跌。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冲突缓和后两日累计跌幅超14%,基本回落到冲突前水平。截至7月3日,布伦特原油收于74.65美元/桶,WTI原油收于69.79美元/桶,较前期高点明显回落。
3. OPEC+增产预期施压:尽管沙特和俄罗斯宣布延长额外减产(沙特8月减产100万桶/日,俄罗斯8月出口减少50万桶/日),但OPEC+计划在7月6日会议上继续推进增产,预计8月将再增产41.1万桶/日,这一增产量已回补近62%的此前减产幅度。长期来看,增产计划将对油价形成利空压力。
二、后续调价预测与关键因素
1. 下一轮调价窗口与机制: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下一轮调价窗口为7月15日24时。当前新周期(7月1日至15日)开局时,原油变化率已呈现宽幅负向,预计首日下调幅度达220元/吨,远超50元/吨的调价触发线。
2. 供需基本面的利空因素:
◦ 供应端:除OPEC+增产外,美国页岩油产量虽因低油价有所下降,但库存去化速度放缓,且全球炼油利润率收窄反映下游需求不足。
◦ 需求端: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带来的需求提振有限,叠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增速降至2%),原油需求疲软成为主导因素。
3. 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
◦ 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尽管以伊停火,但胡塞武装仍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若冲突升级可能再次推高油价。
◦ OPEC+内部博弈:阿联酋等国对增产基准线的分歧可能导致减产协议执行力度减弱,需关注7月6日会议的最终决策。
三、机构预测与市场共识
多家机构认为下一轮油价下调概率较大:
• 隆众资讯:预计下一轮调价下调幅度或超200元/吨,地缘缓和与增产预期是主要驱动力。
• 卓创资讯:国际油价短期震荡偏弱,变化率负向区间运行,国内油价下调概率大。
• 平安证券:只要中东不爆发实质性冲突,油价较难重回高位,短期围绕地缘局势交易。
四、消费者影响与操作建议
1. 成本变化预估:若7月15日下调落地,以50L油箱计算,加满一箱油成本或减少约8-10元,物流企业百公里燃油成本可降低约6-7元。
2. 关注时点:建议车主在7月15日前关注国际油价动态,若油价持续下跌,可适当推迟加油;物流企业可考虑在调价前调整库存策略。
五、长期趋势与风险提示
1. 油价震荡偏弱基调:全球经济放缓与能源转型进程加快,叠加OPEC+增产,原油长期供大于求的格局未改,油价或维持低位震荡。
2. 潜在风险点:美国战略储备补库、地缘冲突升级、OPEC+减产超预期等因素可能改变油价走向,需持续跟踪。
综上,在中东局势缓和、OPEC+增产及需求疲软的多重作用下,国内油价在7月15日下调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幅度在200元/吨左右。消费者可关注后续国际油价走势,合理安排用油计划。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6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