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走到十字路口,宗馥莉改品牌,国资股权争议
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娃哈哈”突然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事听着还有点魔幻
说真的,要不是最近朋友圈刷屏、新闻爆爆地推送,我实在没想到那个我们小时候口渴嚷嚷着要抢的娃哈哈,居然快成了“绝版回忆”
有些人又在喊,“国民品牌怎么就守不住?”也有人在吃瓜,“宗馥莉是铁了心要搞自己的娃小宗了?”
这背后,究竟是家族与国资的较劲,还是资本的冰冷算盘,又或者,是时代对老牌传奇的一次大考呢?
百年品牌的光环,难道真的就这样消散在风雨里?
话说回来,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其实早埋下了隐雷
看着公告、工商变更信息和各种八卦新闻,很多人只是单纯觉得“大股东说不能用娃哈哈,宗馥莉就改品牌,就这么简单?”
可细扒背后那套股权结构和家族企业操作,你会发现这事水深得很
名义上嘛,娃哈哈的“老大”好像是国资——毕竟持股46%,占了快半壁江山
职工持股会也攒了24.6%,剩下29.4%在宗家手里
按这个数字算,宗家说到底只是个大点的小股东
可如果真信“谁股份多谁说了算”,那还要公司运作和控制层干啥?
实际上,娃哈哈的“实控权”早被宗家牢牢捏在手心
高手的把戏一般人真的看不懂
宗庆后当初架盘子,单靠明面股份还不放心,就拉起一大票体外企业做后手
宏盛系、宏振系、三捷系……这些公司名字一个比一个拗口,但作用可一点不含糊
别说,这架构玩得不比电视剧里商战少
打个比方:国资像是“挂名业主”,宗家其实做了“房东中的房东”,控制着“水电煤”和“出入口大门”
生产、出货、利润分成,宗家这套体外公司几乎全揽
2022年数据一出来,大家傻眼了
原来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净资产,还不到整个娃哈哈体系的六分之一
净利润更惨,只有二百五十分之一
咋说——这就像你家餐桌上摆了个巨大的生日蛋糕,盘子是国资的,蛋糕基本全被人家悄蒙悄蒙端走了
说到这里,聪明的宗馥莉自然是有野心的
“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往哪放都是镇桌大菜
宗家做梦都想独吞
要买就买个彻底
传说中,她曾试图收下国资手头的46%股权,这样商标、管理、话语权一把抓
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瘦如纸片
交易价没谈成,这场商标争夺战草草止步
不死心的宗馥莉又盯上职工会那24.6%股份
本来2018年就跟老员工谈回购,让宗家股份涨过半,谁能想到宗庆后去世之后,老员工队伍里有人反悔,股权一直过不上名
闹到官司,杭州、最高法院都搅和进来
打官司当然不是儿戏
宗馥莉显然也没百分百把握,毕竟“兵家未动,心中忐忑”,谁能说今天赢不赢?
聪明人都会给自己留后路
这不,“娃小宗”来了
明明就是“B计划”
不少娃哈哈相关公司,前段时间已经悄悄变更名头,娃哈哈三个字一个个被“宏盛”取代
看走向,宗馥莉是真的下决心把“娃哈哈”这口金锅打翻重铸成“娃小宗”
老实说,这下国资真被逼到悬崖边
所有生产、供应链、经销体系的生命线,都握在宗馥莉手里
宏盛系掌控原料价格,定价权拿捏得死死的
据说,PET瓶子能比市场价高出20%卖给集团
华东地区的经销商也早早归她旗下
这么算,娃哈哈集团连带薪加班的资格都快没了,只能吃点“加工厂”剩下的代工费
等哪天宗馥莉彻底不用娃哈哈,而全线押宝娃小宗,国资手中的“娃哈哈”就是漂流木——看着是好木头,实际根本做不了船
真有资本愿意接盘,也掀不起多大水花,毕竟没人能组得起老班底,还哪来的生产网络和渠道?
讲真,说到娃哈哈,不只是品牌而已
那是多少人的童年符号
AD钙奶、营养快线……味道还没淡出我们的舌尖,牌子倒是快被历史扔到角落里
一想到以后超市货架上见不到娃哈哈logo,莫名有点哀愁
许多网友调侃,“AD钙奶喝到大,这下我们连回忆都喝不到了,阿姨看老板哭得正欢”
但回头看宗馥莉,换名字这事她也不是有选择余地
原打算拿商标做大做强,股权没拿到,只能“自立门户”
说到底,和国资的博弈、家族利益的安排、老员工的反复纠纷纠缠,一通连环招,弄得白开水都添出了腥味儿
这品牌、渠道、资本、情怀搅在一锅,再好的大师厨艺都难煎出原汁原味
不过呢,说到底伤的还是娃哈哈这个牌子
再算账、再争股权,到头来搁浅的不是宗馥莉,也不是哪个国资大佬,而是我们集体记忆里的一部分生活
啥叫改革开放、中国制造的黄金年代缩影?娃哈哈就是!
它退得不只是logo和广告的位置,更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可能今后还会有人试图用新故事包装它,可心底还是那句话:“娃哈哈变了,我们也老了”
这一场国资和宗家的明争暗斗,无声无息地剥掉了娃哈哈最后的保护色
或许明天超市的冷柜里就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红蓝配色,也许只有娃小宗举着“新时代童年”的旗子,孤单地压在一堆无情的货架中
说来讽刺——那些年万众追捧的国民饮品,终究敌不过一纸股权和些许商业算计
陪了我们三十年,它也只是一枚旧时代的硬币,被新规则“闪兑”而去
而这场权力转移,可能彻底断掉了娃哈哈复刻的可能
品牌之痛,不在于名字换没了,而是实体网络和经营班底被抽空,再也聚不起从前的气场
毕竟渠道决定生死,这道理在饮品江湖打了N年
新瓶子装老酒,就是喝不到那个味,谁不知道?
更讽刺的是,商标还躺在国资手里
理论上可以继续卖授权、搞联名
但实际没生产力、没人脉、没供应商,全靠空谈,无异于“有壳无魂”
要不咋说,资本的世界一抬眼就是概率,情怀分文不值
说到最后,这场风波留给我们的警钟太响了
老品牌,哪怕再辉煌,不做好顶层设计和风险布局,被资本架空后可能只剩回忆
同时,这也给国资体制一次生动的管理课——股份多真没用,控制权才是一切
至于宗馥莉的娃小宗,话说得再响亮,没有娃哈哈的情感底色,再折腾也难复制老滋味
咱还是那句话,生意归生意,情怀归情怀
但失去的不再回来,大家心知肚明
各位看官,你对“娃哈哈或将消失”怎么看?觉得娃小宗真有可能接棒过去的辉煌吗?聊聊你的童年回忆和感受吧!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66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