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的前官员爆出冷战秘闻!冷战的绝密档案曝光:中情局官员证实以色列曾联合印欲炸巴铁核设施,英迪拉·甘地一票否决改写南亚核格局!
“如果那次行动成功,南亚的核格局将彻底改写。 ”
2025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官员理查德·巴洛抛出一颗历史炸弹——上世纪80年代初,以色列曾与印度密谋,试图复制其摧毁伊拉克核设施的“巴比伦行动”,对巴基斯坦的卡胡塔核设施发动联合空袭。
更令人震惊的是,巴洛直言,当时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最终否决计划的决定是一个“耻辱”,因为行动“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一爆料不仅揭开了冷战时期一段极度危险的隐秘篇章,更折射出当下南亚核对抗的历史根源。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南亚的天空暗流涌动。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惨遭肢解,东巴地区独立为孟加拉国。 惨痛的失败让时任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发出了“即使吃草,也要造出原子弹”的誓言。
巴基斯坦的“706工程”核武器计划在此背景下全速推进,其核心基地便是位于伊斯兰堡附近的卡胡塔铀浓缩设施,由“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主持建设。
与此同时,以色列正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伊斯兰世界的核动向。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巴比伦行动”,八架战机千里奔袭,精准炸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
此次成功的先发制人打击,极大增强了以色列运用外科手术式打击消除核威胁的信心。很快,巴基斯坦卡胡塔核设施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以色列担忧,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尤其是一个与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将对以色列的生存构成终极威胁。
共同的战略需求让两个本来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以色列和印度——走到了一起。
据解密资料显示,一项代号为“南亚版巴比伦行动”的秘密计划在两国情报机构间酝酿。
计划的细节大胆而周密:以色列的F-16和F-15战机计划利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贾姆讷格尔等空军基地作为前进基地,在空中加油机的支援下,沿喜马拉雅山脉航线低空飞行以躲避巴基斯坦雷达,最终对卡胡塔实施毁灭性轰炸。
印度空军则可能提供“美洲虎”攻击机进行支援,并共享情报。
然而,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却在临门一脚时遭遇重重阻力。 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摧毁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对印度具有巨大战略诱惑。 另一方面,印度高层担忧此举会引发巴基斯坦的全面报复,甚至可能升级为核冲突。
巴基斯坦方面通过情报渠道获知消息后,由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穆尼尔·艾哈迈德·汗直接向印度发出警告:若卡胡塔遇袭,巴方将立即摧毁印度特伦贝的核设施。
与此同时,美国里根政府也因为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需要巴基斯坦的合作渠道,向以色列和印度施加了强大压力,明确反对此次行动。
最终,英迪拉·甘地搁置并最终取消了这一冒险计划。
理查德·巴洛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分析道,即便当时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决心执行,美国总统里根也会“气疯了”,因为这会彻底打乱美国在阿富汗对抗苏联的战略布局。
巴基斯坦巧妙地利用了自己作为美国对抗苏联“前线国家”的地位,作为其核计划的一道“护身符”。
历史的走向由此改变。
1984年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以及1988年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坠机身亡,为这段秘密计划画上了休止符。
同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与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签署了《禁止攻击彼此核设施协定》,规定两国每年1月1日交换核设施清单。
这一建立信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南亚发生核突袭的风险。
然而,核军备竞赛的闸门一旦开启便无法回头。
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 作为直接回应,短短数周后,巴基斯坦在俾路支省的查盖山区成功进行了六次地下核试验,正式宣告成为伊斯兰世界第一个拥核国家,南亚的战略平衡就此奠定在恐怖的核均势之上。
#冷战#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8810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