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19UCS死星之后,乐高还会怎么卷?
一、从 “哇塞” 到 “又来了”,乐高把 “极限” 玩成了日常
还记得当年乐高圈的梗吗?“乐高宇宙,死星最贵”,当75419新款UCS死星登场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哇”,而是“又来了”,“贵”和“大”早已不是惊喜,而是基本操作:2007年10179 UCS千年隼,5197块零件,第一次让玩家喊 “原来乐高能这么大”;
2021年75313 UCS AT-AT,6785块零件,加了可动关节和内部舱室,把 “机械感” 卷上新高;
2025年75419 UCS死星,直接飙到9023块零件,球体结构严丝合缝,连驾驶舱的仪表盘都分了3种颜色
“当乐高开始挑战极限,玩家也在被逼着成长”——以前拼完一套UCS能炫耀半年,现在拼完,朋友圈评论区全是 “下一个是不是要做“Death Star 4.0?”玩家的 “震撼阈值” 被越抬越高,乐高好像陷入了 “不更大就没话题” 的循环
二、乐高为什么非要 “越拼越大”?
把现象放到商业逻辑里看,更能说明“为什么”,乐高的“越大化”背后,有三条清晰动因:1、市场细分与溢价能力:成人收藏市场是高毛利的细分领域,UCS本身并不求全民覆盖,而是要成为“高端标配”2、用 “稀缺性” 造护城河:限量/大件/复杂度,高门槛使得这些套装天然具备收藏属性,从而形成二级市场溢价想象空间;3、内容化与社媒传播:“更大更贵”自带话题度,拼 9000多块的死星,拍10期视频,拼完摆客厅,随便拍张照都能发小红书;甚至 “拼到手指疼” 的吐槽,都能引发玩家共鸣,自带社交传播属性,乐高连宣传费都省了
三、当极限被卷完,玩家还剩什么?
这是最关键也最柔软的一段:“玩家的情绪”,乐高套装层出不穷,玩家的反应早已分成三派:1、“收藏者” :“只要出 UCS,必买!” 对他们来说,死星不是积木,是 “星球大战情怀具象化”,摆着就开心;2、“玩法党” :“拼完只能落灰,没意思” 有人拆了死星改造成“星际空间站”,也有人吐槽:9000多块零件,更多时候只能‘摆着看”3、“理性派” :考虑性价比与空间成本,开始计算1000美金售价,能买多少街景、能买多少机械旗舰、能买多少哈利波特、漫威、迪士尼......?
五、下一步,乐高会怎么“卷”?
UCS后的乐高,可能有两条路:1、继续把“更大、更多、更贵”做成常态,靠旗舰吸引话题与二级市场;2、转向“体验化与创意化”:不是单纯堆件数,而是用交互、故事、模块化、数字化来创造新惊喜(比如可编程元素、AR/App 联动、场景式剧情拼搭)
LEGO
但最终的选择权,其实在我们手里:你会为 “下一颗更大的死星” 买单吗?你更希望乐高把钱花在哪?是加零件数,还是做新互动,增加创意?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7097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