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是不是趋势,充电难题多,电池残值要注意

你是不是也想过,电车是不是下一个大趋势,买一辆是不是马上就能跟上时代脚步?有没有觉得,最近身边的人聊车不是谈油耗了,都在研究什么百公里能耗、快充慢充、续航里程?是不是有点心动,但又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今天我就想把电车的内幕聊聊,希望你看完能多思量,少踩坑。

首先你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电车,不是你去超市买瓶饮料,结账拎走这么简单。它背后有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充电这事。有私人充电桩的,过日子像油车车主一样潇洒——不管几点回家,把车插上,第二天满格出门。但你仔细看看,真有几个朋友说得上:“我家楼下有自己的车位,还能装充电桩”?大部分人还在老小区里挤着,停车位都靠抢,更别提什么私人充电桩了。很多人是租房的,物业连窗帘都不让你多钉一颗钉子,你想动电线?

没有私人充电桩,等于每天都在“找桩”。你一定见过那些充电站,有时候像菜市场,排队跟抢春运火车票似的。下班之后教学楼外抢车位不说,还得跟油车车主“互相瞪眼”。更气人的是,有的燃油车车主直接把自己的破车往那一停,仿佛在说:“我就别你充电”。你还别投诉——物业一摆手:这事不归我们管。

就算一切顺利,充电的时候你发现有的桩坏了,有的慢得跟蜗牛一样,有的根本不显示电量。你奔波的时间瞬间翻倍,好不容易排上队,你就跟耗在医院一样,干等着。你会发现,电车充电这事,远远没你想得那么“智能”、“便捷”。一些朋友说城市充电站多啊,其实就算市中心也未必尽如人意,更别提你要是跑郊区、去乡镇的话——别说没有,就是有你也得“看缘分”。

更刺激的是长途出行。有些人还特别激动,盘算着自驾游。你可想过没有?路上充电全靠高速服务区那些几台孤零零的充电桩。假期更是一桩难求。你排一下午队,只为充满那些可悲的几十度电。电池不是“铁打的”,冬天续航直接打个七折,就像你手机插电半天,弹窗不断。如果你以为宣传册上的500公里续航是真的,你可以问问用过的电车主心里有多苦。他们会告诉你:“300公里已经谢天谢地了。”

到这你还想买电车?再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周两三天都得机场、火车站、郊区跑。电车真不是为你们设计的。

说到这里,我还得问一个问题:“电池的衰减,你真的考虑过吗?”很多人根本搞不明白电池是怎么回事,只看到官方说质保八年十五万公里。你看完觉得自己赚了,其实是商家给你设了套。电池用两三年,续航掉得不明显。可你再用两年,你会发现,这车当时标500,实际只剩300、280了。你要是心大,“无所谓嘛,反正还能充”,但我告诉你,频繁快充、夏天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衰减。你车每月都“掉血”,和手机一天到晚插电一样,过几年你会怀疑这是不是“残次品”。

更糟糕的是一旦电池真的到达质保线以下,车企才给你免费换。实际呢,大多数时候你还没到那条线,电池已经不给力了,你得自掏腰包换电池。听说过电池更换的价格吗?几万元起步,甚至有些型号直接是车值一半。你心里不疼?就算你说我不打算用这么久,三年后卖掉,电车残值低到你怀疑人生。科技日新月异,去年发布的款,今年就跟功能机一样没人要。燃油车还能二手交易,电车再没人看,让你捂在手里发呆。

别忘了保险——电车的保险贵得离谱,很多人以为用电便宜,买的时候还高高兴兴说能省不少,其实保险比油车贵20%-50%。就是因为维修麻烦,电池贵,一旦“受伤”,费用马上上天。你小剐小蹭,油车就是换盖板,电车得全车检测,查高压系统。维修门槛高,4S店动不动就开“天价”,修一小块比换车还难。别想着小修理厂能帮你,电车技术属于“封闭领域”,没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谁都不敢碰。

你还得跟着技术发展“跑步”,今年买,明年软件升级慢半拍,三年后配置落伍,系统兼容不了,用着比老年机还卡,想加装点新功能都没门。车企没几个愿意给旧车适配新系统,也就是你成了“时代的博物馆守卫者”。

再说说那些真正适合买电车的人。第一,有稳定停车位和能装充电桩的。公司家里都有桩,短途为主,预算不紧,保险维修成本都能接受。这是为环保愿意掏钱的群体,你乐意做“先锋”,社会鼓励你;但别跟那些连车位都抢不到的人吹电车多省事。如果你每天都是固定的短途,剩余预算相对宽裕,电车挺好。

那些在低配地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乡镇的,一周都找不着充电桩的,索性别买电车。还有一些爱跑长途,一年出省游个几趟的,真不建议电车。你拿来当主力代步工具,压力太大,还不如直接买油车用着安心。再有预算有限,打算短期换车的,更别指望电车能帮你“升值”,残值掉得比油车还快。

我最后真心建议你:“买电车前先把账算清楚。”算什么账?五年、八年用下来,保险、充电、维修、保养、残值都算进去,你会发现,有时候电车并不比油车省钱。别因为国家补贴、网红带货、朋友推荐就头脑一热买车。你买的是未来几年心情,是和自己生活的融合,不是追个风就撒手不管。

你可以去试驾,体验充电流程,多了解下你住的区域,看看实际有没有合适的充电环境,不要总觉得“别人行我也行”。销售夸的永远只有优点,你要听听那些实际用车人的苦水。买电车,有人赚到便利,有人收获环保,但更多人吃了苦头,花了冤枉钱。买前多想一步,以后少后悔一点,这才是最明智的做人方式。

所以别把买电车当作是被广告、政策、朋友圈推着走的任务。你要问自己:我的生活到底适不适合?我能不能承受那些意外的“心累”?所有问题想清楚了,电车自然会“为你所用”。不然,马路边上那些电车主埋头苦等,都是你未来的样子。与其如此,不如多留几天时间算账,真的适合了再出手。不然,图一时新鲜,苦后悔一场,又让谁来负责?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59701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