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王稼祥关键投票,晚年请求工作,毛主席如何答复
1935年,红军在遵义顺利召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会议,毛主席在此次会议后正式成为红军的主要军事指挥。许多人或许早已熟悉遵义会议被视为中国革命转折点的历史定论,也了解周恩来在推动会议召开,以及支持毛主席掌握红军领导权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鲜为人知的是,王稼祥在其中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周恩来。
时间回到1931年,王稼祥调至中央苏区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起初,王稼祥和毛主席并不十分熟稔,对于毛主席提出的“集中兵力诱敌深入”战略,王稼祥并未公开发表见解。当时,中央内部有些同志并不认可毛主席的军事意见。直到毛主席指挥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王稼祥才深信毛主席领导的方针感受到彻底认可。在一次关键会议上,他坦言,中国革命不应照搬苏联城市武装暴动那套方法,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才更切合中国实际。
遗憾的是,尽管获得了王稼祥的肯定,毛主席很快被排挤出中央领导团队。当毛主席失去决策权后,王稼祥并未选择疏远,反而不断在重要会议中为毛主席辩护。四次反围剿期间,虽毛主席不在军事主导位置,但王稼祥与周恩来依然邀请毛主席共同讨论战局。随后在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受了惨重损失。此时,王稼祥和毛主席对于红军突围至贵州的战略产生了高度一致的看法。王稼祥意识到中央必须及时召开会议,重新商讨红军的前路,他向张闻天表达了忧虑继续让李德等人指挥无异于自取灭亡,红军急需毛主席的领航。
王稼祥不仅主动建议召开会议,还分别与张闻天、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多位核心领导沟通。1935年初,红军占领遵义后暂时脱离了国民党围攻,中央借机决定在当地修整,这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党史资料显示,王稼祥是最早提出召开遵义会议的人之一,在推动会议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当时身体状况欠佳,却仍坚持冒病参会,足见其责任感。
在会议关键时刻,毛主席公开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决策。王稼祥随即发言,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深层原因,并强调只有毛主席能够带领红军不断取得胜利。他的发言对在场领导产生了很大影响。随后会议决定撤掉原指挥团队,并通过投票重新选举军事领导人。王稼祥第一个把票投给毛主席,其表率作用促使多数领导追随。可以说,这一票成为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性转折点。
时间进入遵义会议之后,王稼祥、毛主席、周恩来一同成为中共中央的主导力量。周恩来和张闻天两位领导人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周恩来多次建议中央恢复毛主席指挥权,他与李德等人据理力争。湘江战役失败更让周恩来坚定了必须让毛主席重新掌舵的信念。长征途中举行的通道会议和遵义会议,都因为周恩来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召开。作为主席团成员之一,周恩来在会议上当众支持毛主席,提出革命需要更换军事领导层。聂荣臻也曾回忆说,周恩来和王稼祥的坚定支持,是毛主席当选军事指挥的关键原因。
张闻天的作用亦不可或缺。最初他曾倾向于支持王明,对毛主席并不熟悉。他秉持公正,从未因分歧而排斥毛主席。随着毛主席一次次带领红军取得战略胜利,张闻天逐步认识到毛主席的领导能力。在遵义会议现场,张闻天同样批评了原领导人的决策,并表态应由毛主席负责指挥。会后他主动与其他领导人沟通,以团结更多同志支持毛主席,进一步巩固了新的中央权力结构。
遵义会议后,王稼祥因为健康原因一度长期休养。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首任驻苏联大使。但因身体不适只能暂时退下前线。1972年,王稼祥身体恢复后致信总理,请求重新分配工作岗位。周总理专门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说:“稼祥同志在遵义会议上投下了关键一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既然身体康复,可以安排工作,但要特别留意他的健康状况。”
历史无法假设。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或许中国革命的命运会截然不同。而换作原指挥者继续主导,红军无疑将在国民党重兵围堵中遭受更为惨烈的损失。可以说,王稼祥的关键一票不仅挽救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也为党和国家的进程少走了很多弯路。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57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