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延迟退休改革,男性至少缴费30年,退休后才能免费享受医保
2025年1月1日起,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正式启动,用了七十多年的退休制度将迎来重大调整。 这项改革计划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六十周岁延迟到六十三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则从原来的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到五十五周岁和五十八周岁。
说到延迟退休的方式,采用的是“小步慢走”的策略。 男性职工和原本五十五岁退休的女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而原本五十岁退休的女性职工,节奏稍快一些,每两个月延迟一个月。 这种渐进的方式意味着大家不会一下子面对延迟好几年的情况,而是每年延迟一点点,让过渡更加平稳。
这次改革中,“弹性”是个关键词。 职工只要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就可以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最多能提前三年,但有个底线,不能低于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 也就是说,男职工最早还是六十岁,女职工最早五十或五十五岁。
反过来,如果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还想继续工作,只要和单位商量好,也可以延迟退休,最长也能延迟三年。 这样一来,退休年龄从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变成了一个灵活的时间段,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除了退休年龄,养老金的缴费年限要求也会变化。 目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十五年,但这个数字将从2030年1月1日开始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 在2025年到2029年这段时间内退休的人,最低缴费年限仍按十五年执行。 如果到了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还不够,可以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补足年限,然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关于养老金待遇,遵循的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则。 延迟退休意味着缴费年限增加,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也会更多,这样一来养老金水平自然会提高。
对于不同身份的职工,退休规定也有所区别。 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得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像普通职工那样有弹性选择的空间。 对于女性职工和女性干部的区分,主要是看退休前劳动合同签订的岗位和工作职责。 一般来说,管理、技术岗位的按女干部退休年龄执行,生产、操作或服务岗位的按女工人退休年龄执行。
那些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失业的人,政策也有考虑。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年限可以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 在这段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时期,失业保险基金还会按照规定为这些人缴纳养老保险费。
如果想查询自己具体的法定退休时间,现在也有不少方便的渠道。 线上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途径访问“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输入基本信息就能查到对应的退休年龄和年月。 线下的话,可以前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窗口或拨打12333咨询服务热线咨询。
延迟退休改革背后有着现实的考量。 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十岁左右提高到了七十八点六岁,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年增加到了十四年。 同时,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2023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已达二点九七亿,占总人口比重百分之二十一点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则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 这些变化使得原有的退休年龄制度显得不再适应。
这项改革涉及面广,配套的措施也不少。 国家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 对于大龄劳动者,会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 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其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在健康保障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并根据大龄劳动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民政部则会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优化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缓解家庭养老压力。
对于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人,所在单位应不晚于职工选择的退休时间当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 审核通过后,职工从选择退休时间的次月开始就能领到养老金。申请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至少要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告诉单位自己的打算;而如果想延迟退休,也需要和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商量好。 在延迟退休期间,如果单位和职工协商一致,也可以中途终止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不能违背职工意愿,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已经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则不能再申请弹性退休。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46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