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小国够仗义!还清81亿再送百亿订单,西方后悔当初看不上
一则消息悄然在北京的金融圈传开,一笔高达81亿美元的贷款,还清了。
没有拖延,没有谈判,甚至比预想的还早。
对于处理过无数国际债务的官员来说,这有点不寻常。
通常,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一声轻松的叹息,账本合上。
可来自中亚那个沙漠国度,土库曼斯坦的后续动作,却不是庆贺解脱,而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提议。
001
回到2007年,阿什哈巴德的空气是紧张的。
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心里清楚,国家正坐在一座无法估量的宝藏上。
脚下的卡拉库姆沙漠深处,埋着加尔金内什气田,那是全球第二大单体天然气田,储量高达274万亿立方米。
这是一个能彻底改变国家命运的数字,可它同样是个诅咒。
气田的位置太偏,开采的技术和成本是个天文数字。
他们需要外援,一场国际招标会搞得声势浩大。
西方的能源巨头们西装革履地来了,带来了精美的PPT和诱人的前景。
可几轮谈判下来,土库曼斯坦的官员们感觉越来越不对劲。
那些笑脸盈盈的代表,在合同的细枝末节里塞满了东西,有苛刻的利润分成,有市场准入的限制,甚至还有一些与能源无关的政治条款。
那感觉就像是,你想卖掉自家院里的水果,可对方不仅要你的果子,还想搬进你家,告诉你该怎么生活。
这对于一个视主权如生命的国家,是无法接受的。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中国人来了。
中石油的代表没有太多花哨的演示,他们摊开地图,直接谈方案。
81亿美元贷款,专项专用,全部投到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上,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土库曼斯坦GDP的近四成。
这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对北京如此,对阿什哈巴德更是。
他们几乎没有犹豫就签了字,因为这份合同里,他们看到了两个字,尊重。
002
管道的建设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
数千公里的管线,要像一条钢铁巨龙,匍匐着穿越中亚的腹地,翻越天山山脉,闯过戈壁沙漠,最终抵达中国的新疆。
夏天,地表温度能烤熟鸡蛋,冬天,寒风能把骨头吹透。
中国工程队和当地工人一起,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扎下营地。
语言不通,就用手比划,习惯不同,就相互迁就。
他们一起啃着干馕,分享着帐篷。
很多人后来回忆说,那段日子很苦,但也很简单。
你身边的伙伴,无论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使劲,那就是让天然气流动起来。
2009年,A线通气。
当第一股天然气带着地底深处的压力,呼啸着冲进管道,奔向东方时,现场一片欢腾。
那声音,对工程师来说是项目成功的喜悦,对土库曼斯坦人来说,是国家命运转动的轰鸣。
紧接着,2012年B线投产,2014年C线跟上,三条管道并行,像三条主动脉,把国家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
003
钱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土库曼斯坦的国库。
这是一种很实在的感觉。
国家的财政报表好看了,城市里新的建筑肉眼可见地多起来。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没有变成某些国家的政治筹码,每一笔外汇收入,都清清楚楚地写在账上。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公司专门成立了还款小组,他们的工作简单而枯燥,就是按照合同规定,定期从天然气出口的收益里划拨资金。
一期,两期,一笔都没有迟到。
国际上有些观察家还在用老眼光看这件事,等着看笑话,等着看债务违约的戏码上演。
他们没等到。
2021年,当土库曼斯坦官方宣布,81亿美元贷款本息全额还清时,世界才猛然发现,这个不起眼的中亚国家,用16年的时间,做了一件让很多大国都汗颜的事情。
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语气平淡地说,这得益于管道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我们信守承诺。
没有渲染,没有拔高,就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0_0_4
故事讲到这里,本该是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知恩图报,一个真诚相助。
可土库曼斯坦人显然不这么想。
他们派来特使,带着一个新的,更大胆的计划,摆在了北京决策者的桌上。
他们想修建第四条管道,D线。
这条线将绕开之前的路线,穿越更多国家,最终把年供气量从400亿立方米,一口气提升到650亿,甚至未来能到850亿。
这份价值上百亿的能源订单,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商业合同来衡量了。
土库曼斯坦能源部长的话说得很直白,这是对中方早期支持的回馈。
当年你们在我们最难的时候拉了一把,现在我们缓过劲来了,就要把这合作绑得更紧。
即使在2022年,土库曼斯坦完成了权力交接,老总统退居二线,他的儿子谢尔达尔接任。
外界一度猜测,对华政策会不会有变。
结果,新总统上任后,立刻批准了气田的二期开发。
而老总统则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幕后推动D线的前期工作。
父子俩分工明确,一内一外,合作的节奏不但没乱,反而更快了。
005
当年在招标会上犹豫观望的西方公司,如今只能看着中土两国越走越近。
有西方媒体酸溜溜地评论说,这是能源绑定。
可他们忘了,当初是他们自己把政治条件摆上谈判桌,亲手关上了机会的大门。
如今的中土合作,早就不只是天然气了。
它已经成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个标杆。
中国的机械制造,纺织技术,教育模式,都在土库曼斯坦落地。
阿什哈巴德有了鲁班工坊,当地的年轻人学习现代技术,梦想着有一天能建起自己的工厂。
世界的变化太快了,充满了各种不确定。
但在这种变化中,有些东西反而显得更珍贵。
比如信守承诺,比如在别人需要时伸出的那只手。
土库曼斯坦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世界上了堂课。
他们从一个需要贷款开发资源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主动加码,用百亿订单锁定未来的战略伙伴。
管道里的天然气还在日夜不息地奔流,像一条永恒的河,连接着两个看起来差异巨大,却在最根本的利益与信任上,紧紧站在一起的国家。
这河里流淌的,是能量,也是命运。
信息来源:
新华网
中石油官网新闻
环球时报
搜狐新闻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9006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