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飞上海,中途竟要下飞机?这操作把我看懵了。
哥儿几个,姐儿几个,今儿个刷手机查机票,差点没把手机给惊得扔出去。
你们还记得不,前两年从咱们张家口出发,点开航旅纵横,那叫一个舒坦,想去哪儿,一溜儿的城市任君挑选。
现在呢?
我跟你们说,那感觉就像你兴冲冲地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黄瓜。
没错,张家口机场的直飞航线(就是那种一脚油门踩到底,中间不带拐弯的),现在就剩下独苗一根了:张家口飞石家庄。
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字。
就这一根。
就连以前咱们引以为傲、一天两趟的沪张快线,现在也“变了心”。
最新的航线图上,它摇身一变,成了“张家口-石家庄-上海”。
这名字中间多了个“石家庄”,可不是地名写错了,而是它多了个“经停”的步骤。
啥叫经停?
我给不开飞机的兄弟们科普一下,这玩意儿就跟你坐长途大巴中途进站拉客一个道理。
你从张家口上了去上海的飞机,满心欢喜以为下一站就是外滩了,结果飞机“噗通”一下,先降在了石家庄正定机场。
然后广播里温柔地通知您:“所有乘客请携带好您的随身物品下机,到候机楼休息。”
你一脸懵地跟着人群下去,眼睁睁看着石家庄的兄弟姐妹们登机,等座位都填得差不多了,再把你叫回去,大家伙儿一块儿飞上海。
这一来一回,一个多小时就没了。
为啥非得这么折腾?
答案简单粗暴得让人心疼:咱家飞上海的客流,撑不起一整个航班了。
航空公司也不是开慈善的,一趟飞下来,油钱可能都比票钱贵,那不成空中活雷锋了?
所以中途在省会“捡”点人,摊薄一下成本,生意嘛,不寒碜。
想当年,咱们张家口机场那也是有过高光时刻的。
别说2022年冬奥那会儿了,就往前倒个一两年,我们的出发牌上也是星光熠熠。
直飞上海、深圳、天津、沈阳、大连、西安、重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大城市?
甚至还开过直飞秦皇岛的省内航线,夏天去看海,方便得很。
我记得特清楚,那会儿还有新闻报道,说咱们机场正雄心勃勃地规划国际航线,什么首尔、东京,都已经在蓝图上了。
那股劲头,就跟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高大、年轻、充满能量,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
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现实的骨感,往往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客流量,这个机场的“命根子”,终究还是没能跟上梦想的脚步。
航班减少,说白了就是航空公司算了一笔账,发现这买卖不划算,得撤。
这里面,也有不少咱们张家口人“用脚投票”的因素。
去北京、去呼和浩特,虽然路上折腾点,但那边航班多、选择广、价格还可能更香,对于精打细算的现代人来说,这笔账不难算。
当然,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的也不止我们一家。
放眼整个河北,咱们的难兄难弟还真不少。
承德机场,航线比我们还少一条,简直是“患难见真情”。
秦皇岛机场,也就五条航线,勉强维持着体面。
这似乎成了河北三四线城市的机场普遍面临的困境,夹在“虹吸效应”极强的北京和努力打造区域枢纽的省会之间,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厉害。
说到省会,那可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航线密密麻麻,通达四方。
所以,现在咱们张家口人坐飞机,最现实的玩法就是:先坐上那根“独苗”去石家庄,然后从那里“曲线救国”,飞向全国各地。
好在,这个“曲线”没那么曲折。
河北机场集团也想了辙,搞了个“通程航班”。
你在张家口机场就能把两段航程的登机牌都打了,行李直接挂到最终目的地。
到了石家庄,你都不用出隔离区,跟换乘地铁似的,溜达着去下一个登机口就行,省去了重新安检和取行李的麻烦。
这算是这片阴霾里,透出的一丝暖光吧。
所以你看,我们的机场其实一直在努力,在做各种尝试,就像一个不服输的拳击手,即便被打得鼻青脸肿,也还在寻找出拳的机会。
只是,市场的逻辑就是这么残酷,它不看你有多努力,只看结果。
那么,张家口机场的未来到底在哪?
是就此接受“支线喂给”的命运,安安心心做省会的“接驳站”?
还是说这只是暂时的蛰伏,等待下一个风口再度起飞?
这问题,恐怕没人能立刻给出答案。
但作为一个张家口人,我还是愿意相信,那份飞向首尔和东京的蓝图,没有被彻底撕碎,只是暂时被收进了抽屉里。
你说呢?
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看法?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888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