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变佛山人,863个孩子的学籍难题,教育局给了个选择题
讲个笑话,你睡一觉起来,你家村子被“开除”肇庆籍了。
这不是网络段子,这是2025年11月,肇庆高要区蛟塘镇9个村子村民的真实魔幻人生。
一夜之间,户口本上的籍贯,从“肇庆市”变成了“佛山市”,连村名都跟着“升舱”了,原来特淳朴的“原良村”,现在成了“新良村”,听着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都得赶紧学两句广普。
搞出这么大动静的,是那个传说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
一个超级工程,横跨两个地级市,这管理起来多闹心,干脆,肇庆这边大手一挥,9个村子,打包,“嫁”给隔壁佛山。
从此以后,佛山户口、佛山身份,理论上算是跑步进入了发达地区。
你看,这事儿表面上是不是挺带劲?
就像中了张彩票,虽然没直接给钱,但给了个更高级的身份。
网上已经有急性子在畅想佛山工资、佛山房价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863个在新划片区里的学生和他们背后的家长,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高明区教育局的官方回应来得那叫一个及时,问答形式,条条框框,整得明明白白,生怕你看漏一个字。
可我怎么瞅着,都像一份写满了“与我无关”的甩锅指南。
最扎心的问题:孩子上哪儿读书?
回答得云淡风轻:这9个村儿里,没有中小学。
那怎么办?
“建议就近入读”。
听听,多么艺术的措辞,充满了人文关怀。
可这“就近”的“近”,可能是一个需要家长骑电瓶车狂飙半小时的距离。
原本村口小学五分钟溜达的路,现在直接升级成了跨镇求学记。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那批不上不下的初三学生。
他们的人生,现在成了个二选一的游戏,刺激程度堪比玩真心话大冒险。
选项一,你消息灵通,在2025年秋季开学时,就已经把娃转到了高明的学校。
行,那你就是高明人了,准备迎接2026年佛山中考的“洗礼”吧。
选项二,你没啥门路,孩子还在肇庆读得好好的。
也行,那你接着考肇庆的中考,你的故事线还在肇庆。
瞧瞧这规则,多“自由”,多“人性化”。
可这自由的代价是什么?
是把两个城市之间巨大的教育鸿沟,赤裸裸地摆在了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前。
佛山和肇-庆的教育,那能一样吗?
这就相当于你一直在新手村砍小怪,突然被系统通知,你可以免费传送到高级副本,里面的BOSS掉顶级装备,但你进去,可能小命儿当场就没了。
转学?
别逗了。
佛山的教材、佛山的考试大纲,跟肇庆完全是两码事。
几个月时间,让孩子把过去两年的知识体系推倒重来,还得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这哪是转学,这是“军训”啊。
体育中考、实验操作,只要你敢转过来,就得按佛山的规矩玩。
一个不小心,分分钟成炮灰。
不转?
更纠结。
户籍在佛山,以后你就是佛山人。
可你拿着一张肇庆的中考成绩单,去敲佛山高中的门,人家学校能不多看你两眼?
这里面的门道,谁说得清呢?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孩子的未来上,下的一场豪赌。
所以,你看,那张薄薄的红头文件,掀开之后,满纸写的都是“权衡”和“牺牲”。
“原良”变“新良”,一个字的背后,是几百个家庭命运的齿轮被强行拨动。
我们当然希望“新”比“原”好,希望这个“新”字,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未来。
但这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高明这些年在教育上砸钱,建学校、引名校,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努力。
可对于这863个“新高明人”来说,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画在天上的大饼,而是一条能让他们平稳过渡的桥。
这不仅仅是户口本上一个地名的变更,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融合。
当大湾区的宏伟蓝图落在每一个具体的家庭身上时,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规划,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期盼的眼神。
“新良村”的孩子们,未来能否顺利衔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才是对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最严峻、也是最真实的考验。
他们的考卷,及格了才算真的及格。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8424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