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松口恢复供货,荷兰却提条件拒还CEO?背后盘算让人看不懂

你可能想不到,一家半导体公司能把两个国家的关系搞得这么紧张。更让人意外的是,中方都已经做出让步了,荷兰那边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提出了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要求。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

事情得从今年9月说起。荷兰政府突然出手,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把安世半导体总部给接管了。要知道,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可是中国的闻泰科技,人家花了真金白银买下来的。荷兰政府不仅把中国母公司的控制权给撸了,还把中国籍的CEO张学政给撤了职。这操作看着就不地道,明摆着就是拿政治手段插手商业活动。

中方当然不能干看着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很快就采取了反制手段,暂停了安世在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全球好多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都受到了影响。毕竟安世在车用芯片这块儿可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少了这个供应源,不少车企都得干着急。

到了10月底,美国那边先松了口,说是暂停什么“穿透性规则”。中方考虑到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就顺势批准了国内企业的出口许可,给符合条件的项目开了绿灯。这意思很明确了,安世中国工厂可以继续出货了。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也跟着表态,说芯片很快就能送到欧美客户手里。

按理说,事情到这儿应该告一段落了吧?中方都主动释放善意了,荷兰方面该顺着台阶下来,大家握个手继续做生意。可你猜怎么着?荷兰安世总部压根儿就没想着好好解决问题。

他们不但没跟中方好好协调,反倒提出了个让人大跌眼镜的要求——你得先把之前暂停采购的晶圆费用给付了。这还不算完,他们明确表示不会让张学政复职。更过分的是,他们还警告那些客户,说什么“没法保证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这话说得就有点过了吧?明摆着是在抹黑中国的制造能力,也是在给刚缓和的局面泼冷水。

说白了,荷兰安世拒绝让张学政复职,就是不想承认中方该有的权益。张学政当初被撤职,是荷兰法院10月初根据所谓的“企业法庭裁决”做的决定。可问题是,这个裁决在中国境内根本就不管用啊。安世中国那边说得清清楚楚,总部对中国区高管的任免没有约束力。闻泰科技的态度也很坚决,想要重启中国工厂的出口?行啊,那就得先恢复前CEO的职务。这就是现在双方僵持的关键所在。

更可笑的是,荷兰方面一边说自己的做法“符合法律”,一边又承认控制权已经交给了荷兰商会指定的独立管理人。你品品这逻辑——中国企业花钱买下来的公司,被荷兰强行拿走了,现在还要求中国子公司继续付钱买单。这事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说不通啊。

相比之下,中方的处理方式就显得成熟多了。通过审批豁免、逐个审核的办法来控制出口,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给了荷兰方面缓冲的余地。可以说,中国的做法既考虑了原则问题,也顾及了实际情况,向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姿态。

可荷兰那边呢?中方都表现出合作的诚意了,他们还在那儿玩“切割”的把戏。一个劲儿地强调“安世中国不受总部控制”,想把中国业务给剥离出去,搞个“新安世”出来,好控制欧美市场。这种操作也许能讨到政治上的好处,可从长远来看,只会把市场信任给搞砸了。

安世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发声明反击。他们指出,荷兰总部拖欠东莞工厂的货款大概有10亿元,而且还故意断了晶圆供应。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厂照样保持生产,库存也准备得很充足,客户的订单一点儿都没耽误。

有专业人士分析,安世这事儿闹到现在,影响已经扩散出去了。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供应危机,而安世在车用功率芯片这块儿可是老大的位置。要是供应一直断着,大众、宝马这些大车企可能就得大面积减产了。德国有个分销商叫齐尔纳的,他说中方稍微放宽库存出口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全面停产。他也提到,这得有中国商务部的特别许可才行。

说到这儿,中方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希望荷兰方面别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恢复合作,把产业链稳定住。可要是荷兰还坚持“先给钱、不复职”这套说辞,那这事儿恐怕就得长期耗着了。到头来,受损失的不光是企业的利益,中欧之间的互信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欧洲这种高度依赖外部供应的经济体来说,这无疑是最差的结果。

再往深了想,荷兰这么做背后的盘算到底是什么?是真担心所谓的“国家安全”,还是受了某些国家的压力?或者说,他们想借这个机会把中国资本从关键产业里挤出去?这些问题都值得琢磨。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件事反映出的问题可不小。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早就交织在一起了。一家企业的问题,能影响到无数下游企业的生产。荷兰这种单方面撕毁规则的做法,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在破坏整个国际商业环境的信任基础。

你觉得荷兰这次会妥协吗?还是会继续硬扛下去?这事儿最后会怎么收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881051.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