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蒋介石为何选择主动退出联合国?

第2758号决议案最早是在1971年7月15日,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带头,联合了18个国家(后来增加到23个,其中11个在非洲)一起提出的,所以也叫两阿提案或者阿尔巴尼亚提案。到了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提出的这个2758号决议案,意思是让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在联合国里拥有合法的地位,同时蒋介石那边的代表就得离开联合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的规矩,这个提案一通过,立马就变成了联合国大会的正式决定。

新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就想办法要拿回蒋介石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位置。我们说,蒋介石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已经没有道理和法律依据了,因为他不能再代表中国人民,所以得赶紧把他从联合国所有地方踢出去。从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几次给联合国发电报,要求“拿掉蒋介石在联合国的所有权利,让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站稳脚跟”。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联合国会员资格的争夺一直持续不断。新中国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在1970年开始看到曙光,形势慢慢向它倾斜。考虑到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不过,有些国家想让蒋介石代表的中国和新中国同时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提出了像“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双重代表”这样的方案,但这被台湾和大陆两边都坚决拒绝了。

早在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跟蒋介石说好了,要是需要的话,他会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票反对新中国加入。后来,约翰逊总统也给了蒋介石同样的保证。可到了1970年,美国的态度就变得模棱两可了,不承认以前的诺言了,这让蒋介石非常头疼。这个变化说明事情开始对蒋介石不利了。

在1970年11月的第25届联合国大会上,大家先投票表决了两个提案,一个是想把蒋介石的代表赶出去,另一个是想让新中国加入进来。可惜两个提案都没过。第一个提案是因为支持的人没过半数;第二个提案呢,因为是大事,得三分之二的人同意才行,结果最后51人赞成、49人反对,还有25人没表态,赞成的人数没达到三分之二,所以也没通过。不过,这次算是新中国加入的提案第一次得到多数人支持了。

新中国越来越强大后,1971年阿尔巴尼亚提出建议,想让新中国代替蒋介石在联合国的位置,这个提议慢慢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赞同。在这样的背景下,1971年3月25日,尼克松总统在白宫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商量关于两岸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基辛格说,很多国家都站在阿尔巴尼亚那边,看来新中国加入联合国,而台湾被赶出去,这事儿基本定了。

于是,尼克松派墨菲当特使,去台湾跟蒋介石当面聊聊联合国的事情。墨菲回到华盛顿后,在5月21日跟尼克松说,蒋介石可能会让步,接受“两个中国”的方案,但得保证他在安理会的席位。尼克松觉得保住安理会席位不太可能,就表示很遗憾,说这事儿我们办不到。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把“驱逐蒋介石代表”的提案当作“重要问题”来投票,结果是59票说不行(这里面欧洲有18票,亚洲16票,非洲19票,北美洲2票,南美洲5票),55票说行,还有15票没表态,所以提案没过。投票前,蒋介石那边的代表还挺有信心,觉得能成,可没想到,除了卢森堡、葡萄牙和希腊这几个朋友,其他的北约盟友不是反对就是不投票,阿拉伯和非洲的好多国家也反水了,最后就差那么一点点,希望落空了。

10月25日,当那个“关键议题”被拒绝后,联合国大会进行了投票,结果是:76个国家支持阿尔巴尼亚的提案,35个国家反对,还有17个国家没表态,最终这个提案被定为联合国的第2758号决议。

其实,蒋介石对于联合国会员身份的看法,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死板。1971年4月,他愿意正视国际外交的实际情况,勉强同意了有两个代表权的方案,但他坚决要求在安理会保留席位。因为对蒋介石来说,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是他抗战时赢得的政治资本,要是没了这个席位,就相当于没了立足之地。所以,半年后联合国大会投票时,蒋介石方面会首先提出退出,就是不愿接受国际上给自己的难堪。

1971年新华社发的文章《中国重回联合国有多重要》里讲:“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不是碰巧,这是世界在向前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历史早就定好的。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开始,中国在联合国的正当位置被占了22年便宜。”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152741.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