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总理访华在即:将与中方探讨南海安全及人权议题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人刚踏上中国地界,开启了他那七天的“东方行”。说好要谈南海、人权,姿态摆得梆硬,声称那些敏感议题一个都不会回避。结果呢?行李还没放稳,他就一头扎进了商界大佬堆里,直奔上海滩去了。

这场外交大戏,从一开始就透着古怪。阿尔巴尼斯一面高喊要在分歧上“坦率对话”,好像要掰腕子。一面又对着大熊猫眉开眼笑,说自己是“亲熊猫派”,夸文化交流好得不得不得了。

这哪是什么临场发挥的外交策略?分明是澳大利亚被卡在两个世界中间,进退维谷的真实写照。它想在两个看似无法兼容的现实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那条摇摇欲坠的钢丝。

要看懂这次访问,得看他身边那一大串人。里头没有战机,没有军舰,只有西装革履、满眼是光的商界精英。那十四个人的商业代表团,简直就是一份沉甸甸的经济账单。

力拓、必和必拓、麦格理...这些可是撑起澳洲经济的硬骨头。他们来干嘛?当然是找钱,找单子,找中国大市场里漏出来的机会。阿尔巴尼斯,这次首先是个顶级的“推销员”。

数字最不会骗人。中国,连续十六年,稳稳坐在澳大利亚贸易伙伴的头把交椅上。双边贸易额3120亿澳元,占了澳洲贸易总额将近三分之一。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澳洲每赚三块钱,差不多就有一块钱是从中国来的。

就拿去年来说,澳洲卖给中国的货,价值超过2100亿澳元。卖给美国的呢?才370亿。这差距,大得晃眼。任何一位脑袋清醒的澳大利亚领导人,都不可能对中国的经济体量视而不见。

别说别的,光是铁矿石,去年澳洲出口了1570亿澳元,里头超过八成,都堆到了中国的港口。中国的钢厂一响,澳洲矿山就跟着笑。这是命脉啊。

葡萄酒那更是一出大戏。2021年,中国一记反倾销税砸下来,澳洲葡萄酒对华出口,从曾经的11亿澳元,直接摔了97%,惨不忍睹。整个行业哀鸿遍野。

结果呢?2024年3月,中国商务部手一松,关税取消了。你猜怎么着?出口量噌噌往上涨,快赶上疫情前了。澳洲商人政客看得真真切切:离了中国这市场,很多澳洲生意就得趴窝。

所以,阿尔巴尼斯上台后,第一道难关就是怎么搞好经济。他跟选民拍着胸脯保证“创造就业”,这话有多大分量,就看他能不能抱紧中国经济这条大腿。此行,他就是来搭中国经济这班快车的。

可别以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澳洲这枚棋子,还得看背后下棋的人脸色。经济上的依赖,抹不去安全上的顾虑,更甩不掉跟盟友绑在一起的义务。

就在他来中国前,澳洲外长黄英贤女士可是没少放话,指责中国核武库扩张“令人担忧”,说要重塑地区平衡。二月份中国海军在塔斯曼海演习,符合国际法吧?澳洲还是跑出来要“提前通报”。

这些看似跟访华气氛格格不入的动作,说到底,都是演给盟友——美国——看的政治戏。跟美国一个调子,那是维系澳美同盟的入场券,少不了的。

阿尔巴尼斯行前那些关于南海人权的硬话,与其说是真要“掰扯”,不如说是给自己买了个“政治保险”,好安抚国内那些嚷嚷着“警惕中国”的,更要让华盛顿那边放心:你看,我没为了钱就“软骨头”。

更有意思的是,他选的这个时间点。就在他动身前一周,美国那边传出消息,前总统特朗普要组个“豪华团”访华。阿尔巴尼斯像是抢跑一样,先一步到了北京。

澳洲媒体解读这是一种“主动出击”,不想让自己的对华议程,被美国的节奏牵着鼻子走。这种急着“自己做主”的姿态,背后藏着更深的焦虑。

特朗普当年那抡起来的关税大棒,不光让美国企业眼巴巴看着中国市场流口水,也把澳洲这些盟友吓得不轻。葡萄酒、牛肉、龙虾...这些跟中国市场深度绑定的产业,要是再来一次贸易壁垒,那真是要了亲命。

这悬在头上的风险,正逼着澳大利亚赶紧“向东看”。正如一位澳洲学者说的,当世界不少国家不再纯粹带着负面眼光看中国时,美国想维持自己的影响力,就显得越来越吃力了。

澳大利亚发现自己被历史死死夹在缝隙里:安全上,得抱紧美国大腿。经济生存,却系在中国市场。这种拧巴的结构性矛盾,注定了它的外交政策,就是分裂和摇摆。

所有的纠结,所有的算计,所有的挣扎,最后都像潮水一样涌向一个地方:达尔文港。这个港口,成了所有矛盾的缩影。

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正大光明地竞标,花了5.06亿澳元,拿下了这个港口99年的经营权。之后又砸了1.5亿美元升级。本来是笔合法的商业买卖。

谁知,这些年澳洲国内风向一变,地缘政治紧张起来,这港口硬是被一些政客扣上了“国家安全威胁”的帽子。连美国博龙资本这种私募巨头都跑来,出价10亿想买,但岚桥集团没卖。

关键是,阿尔巴尼斯上次竞选连任时,拍着胸脯对选民说:这港口,“必须回到澳大利亚人手里”,话里话外,就是要国有化。这可捅了娄子。

中方哪能坐视不理?中国驻澳大使肖千直接点破:亏损时租给别人,赚钱了就想抢回去,这话从道义上就说不通。中国外交部更是几次三番强调:单方面撕毁合法合同,那就是在砸自己的招牌,伤的是互信,伤的是所有外国投资者的心。

这一下,就把阿尔巴尼斯逼到了这次访问最难的一道坎上。他要是真兑现承诺,硬要把港口抢回来,先不说要赔多少钱,光是以后哪个外国投资人还敢来澳洲投资?那政治经济的代价,想想都肉疼。

可要是他就这么算了,回国怎么跟那些盯着他、等着看好戏的选民和政治对手交代?

最新动向是,阿尔巴尼斯政府在来中国之前,没敢轻举妄动,而是选择了外交协商。这说明啥?说明中方的警告起了作用,也说明澳洲自己掂量清楚了:为了一个政治姿态,去赌每年2100亿澳元对华出口额,这买卖实在不划算。

所以,当他说“不会回避”任何议题时,他真正没法回避的,是怎么在达尔文港这盘死棋里,既能保住澳洲“契约精神”的面子,又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体面的台阶下。这座港口,已经不只是个港口,它是澳洲能不能在中美夹缝里,为自己趟出一条路来的试金石。

这场访问最终会带回多少订单,或者是不是真的“当面”谈了那些敏感词,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它真正掰开给我们看的,是一个中等强国站在历史岔路口,那种又深又痛的战略两难。合作还是对抗?朝东还是朝西?这场“不会回避”的访问,到头来,恰恰回避不了的,正是对澳大利亚未来到底想做谁的终极叩问。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106245.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