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领先!中国山东钢铁产量碾压韩国,世界排名让全球震惊!
最近钢铁圈有件大事,炸出了不少潜水的人。
世界钢铁协会发了份报告,韩国去年吭哧吭哧干了一年,产了6350万吨钢,世界排名第七。
这名次,搁谁家都得放鞭炮庆祝。
中国的山东省,一个省,去年产了多少?7272.8万吨。
你没看错,一个省,把世界第七的整个国家,甩开了将近1000万吨。
这已经不是差距了,这是鸿沟。
数字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活法的正面硬刚。
钢板硬,日子更硬
说起韩国钢铁,那绝对是响当当的角儿。
弹丸之地,愣是靠着浦项、现代和东国这“三驾马车”,杀进了世界前十。
人家玩的可不是傻大黑粗,技术含量高得很。
现代制铁的高级钢板,是汽车、轮船的香饽饽。
东国制钢的超高强度钢筋,盖楼的都抢着要。
可就是这么个钢铁强国,现在却感觉冷风嗖嗖地往骨头里钻。
去年产量掉了4.7%,这不是意外,是寒流来了。
最大的那股寒流,从大洋对岸刮来。
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对所有进口钢铁加征25%的重税,这一棍子,结结实实地敲在了韩国钢铁的脑门上。
美国可是韩国钢铁最大的金主爸爸。
关税一来,价格优势一夜归零,还谈什么竞争力?
韩国人自己算了笔账,这一波损失,可能高达60亿人民币。
这还不是第一次挨揍,特朗普的这套组合拳,他们早就领教过。
外部压力山大,家里也不省心。
韩国国内盖房子的不景气,钢材没人要。
邻居家便宜的热轧钢板还拼命涌进来,价格便宜三成多,自家中小企业哪扛得住,纷纷倒戈。
这下彻底把本土钢厂逼到了墙角。
现代制铁的浦项工厂,去年底就开始部分停工,工人们只能轮流回家“思考人生”。
山东好汉,不玩虚的
韩国同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山东老铁们却走出了一条热气腾腾的上扬曲线。
去年,山东不光产量超了韩国,还挣了3300多亿,利润15亿。
在整个行业都喊难的时候,这份成绩单,简直亮瞎眼。
他们没想着再多盖几个高炉,而是给自己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2018年开始,山东大刀阔斧,把内陆的钢厂往日照、莱芜这些沿海地区搬。
靠着港口,铁矿石运进来,钢材运出去,物流成本直接打骨折。
更关键的是,产业集中度一下子就上来了,攥成了一个拳头。
吐绿向高,一身绝活
在产品上,山东专挑硬骨头啃。
他们搞出来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油罐钢,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把附加值最高的肉牢牢叼在嘴里。
生产方式更是天翻地覆。
智能化、绿色化,成了钢厂的标配。
全省12家大钢厂,环保水平全部是最高级,有8家还是国家级的“绿色工厂”。
你以为的钢厂,是浓烟滚滚、灰头土脸。
现在的山东钢厂,是花园工厂,是真正“吐着绿气,奔着高新”的现代化基地。
不止一个山东在狂飙
山东的崛起,不是个例,它是整个中国钢铁业转型的缩影。
想当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一年的钢产量,还不够给全国人民打菜刀的。
几十年埋头苦干,尤其加入WTO后,中国钢铁彻底踩上了风火轮。
去年,中国的粗钢产量是10.05亿吨。
一个听着就让人发懵的数字,占了全世界一半还多。
去年12月,产量居然逆势大涨11.8%。
这股韧劲,就来自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
现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了中国钢厂的“军令状”。
全国搞了117家能效标杆工厂,绿色产能达到了6.6亿吨。
今年一季度,每炼一吨钢的能耗,又降了。
今年前八个月,钢材出口量涨了10%,钢坯出口更是翻了快三倍。
这种“家里卖不动,国外抢着要”的局面,不仅缓解了国内压力,也证明了中国钢材在全球的性价比,依然是王者。
结语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韩国6350万吨,山东7272.8万吨。
这背后,是两种生存智慧的对决。
韩国钢铁在外部打压和内部挤压的夹缝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以山东为代表的中国钢铁,却通过主动“革自己的命”,调整结构、升级技术、拥抱绿色,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事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全球化的牌桌上,光靠吃老本、靠过去的规模优势,已经行不通了。
只有像山东这样,敢对自己下狠手,不断提升自己的“含新量”和“含绿量”,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钢铁是硬的,但能适应变化的脑子,才是真正的、最硬的道理。
http://jajdj.com/xinwendongtai/63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