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萃未来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回收技术前瞻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退役动力电池的规模化回收已成为关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全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回收需求占比将超过40%。面对这一战略机遇,山东联萃以创新工艺为基石,依托自主研发的LC系列离心萃取设备,构建了覆盖“预处理-金属提取-溶剂再生”的全链条回收技术体系,为行业产业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一、新能源汽车回收工艺全流程解析
新能源汽车回收的核心目标是从退役电池中高效提取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同时实现溶剂、电解液等辅材的循环利用。山东联萃的工艺路线以“绿色、高效、闭环”为核心,分为四大关键模块:
预处理模块:精准拆解与材料分选退役电池经放电、破碎后,进入物理分选系统,通过磁选、筛分等技术分离外壳、隔膜等杂质,得到富含金属的电极材料粉末。此阶段需严格控制粉尘与有机物排放,山东联萃采用密闭式破碎设备与负压除尘系统,确保环保合规。
浸出模块:选择性萃取金属离子电极材料粉末经酸浸或生物浸出后,形成含锂、钴、镍的混合溶液。传统工艺中,金属分离依赖化学沉淀法,存在流程长、纯度低的问题。山东联萃引入LC系列离心萃取机,通过多级逆流萃取实现金属离子的高效分离:
第一级萃取:采用特定有机溶剂选择性萃取钴、镍,锂则留在水相;
第二级反萃:通过pH调节与络合剂作用,将钴、镍从有机相中反萃至水相,实现初步分离;
第三级精制:利用LC系列设备的高精度相分离能力,进一步提纯钴、镍溶液至电池级标准(纯度≥99.9%)。
锂回收模块:膜分离与离心萃取协同浸出液中的锂离子经初步萃取后,需通过膜分离技术浓缩至20g/L以上,再进入LC系列设备进行深度提纯。通过调控离心场强度与溶剂配比,锂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最终生成碳酸锂或氢氧化锂产品,直接回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溶剂再生模块:闭环循环降本增效负载金属的有机溶剂经反萃后,需通过蒸馏或减压精馏实现再生。山东联萃在LC系列设备中集成溶剂回收模块,利用离心萃取与蒸馏的耦合工艺,使溶剂循环利用率超98%,单吨回收成本降低40%。
二、LC系列:回收产业化的“技术压舱石”
山东联萃LC系列离心萃取机是贯穿全流程的核心装备,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超高效传质,缩短工艺链LC系列采用动态混合与离心沉降一体化设计,两相接触时间从传统工艺的30分钟缩短至30秒,单级萃取效率提升60%,显著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与投资成本。
智能调控,适应复杂体系设备内置多参数传感器与AI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度、pH值、流量等关键指标,自动调整转速与萃取剂配比,确保在原料成分波动(如钴镍比例变化)时仍能稳定运行,产品纯度波动范围<0.5%。
模块化设计,快速规模化LC系列支持多台并联或串联,可根据处理规模灵活组合(日处理10吨至1000吨),且设备维护周期延长至180天,满足产业化项目“短平快”的落地需求。
三、产业化实践:从实验室到千吨级产线
目前,山东联萃的回收技术已在国内多个头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例如,某千吨级退役电池回收项目中,LC系列设备使钴镍综合回收率达92%,锂回收率超85%,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5个百分点;同时,通过溶剂闭环循环,项目年减少有机溶剂消耗2000吨,碳排放降低30%。
四、未来展望:技术迭代引领行业升级
面向2030年,山东联萃将持续聚焦两大方向:
短流程工艺开发:通过溶剂体系创新与设备集成优化,将回收流程从12步压缩至8步,进一步降本增效;
数字化工厂建设: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实时采集与工艺优化,推动回收产业向智能化、零碳化转型。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42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