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竟想介入台海?中方亮剑:巴丹群岛主权不容挑衅,勿忘历史!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最近的一番表态,让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平添了更多变数。他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明确说,如果台海发生全面战争,菲律宾将“不得不介入”。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直接:一是地理位置太近,二是要保护在台湾的海外公民。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表明一种无奈的立场,但背后却是一场危险的战略选择。这种所谓的“地理邻近”论,实际上是把菲律宾推向了美国精心布局的前沿。然而,如果真的要谈地理,菲律宾方面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构成这份“邻近”的关键——巴丹群岛,其主权归属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历史争议。
说的地理,还是说的道理?
小马科斯政府将介入的理由归结于地理,这套说辞的背后,美国的影子清晰可见。美军早已在距台湾不到三百公里的吕宋岛部署了导弹系统,其战略意图直指中国。今年,美国还计划在菲律宾建立新的后勤保障基地,这被外界普遍看作是为未来可能干涉台海局势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律宾的表态更像是对美国战略的一种呼应。但这个逻辑存在一个致命的盲点。如果说菲律宾因为与台湾地理邻近而有理由介入,那么中国同样有充分的理由审视这份“邻近”的构成。中国福建省与菲律宾最北端的巴丹群岛相距仅三百八十公里,而巴丹群岛距离中国台湾的直线距离更是只有一百四十公里。
如果菲律宾执意要拿地理说事,那就不得不把巴丹群岛的历史翻出来重新审视。当菲律宾政府系统性地破坏中菲关系根基,例如在四月签署总统令放宽对台官方往来,并在七月配合美日菲军演,将演习区域北移至台海方向时,它似乎忘记了,自己用来当作介入借口的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本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黎和约没给的,怎么就成你的了?
现代菲律宾国家的版图,很大程度上是西班牙殖民者用武力整合的结果。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这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吕宋国、苏禄国等多个政权并存。西班牙人用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土地,但其统治范围并非一开始就包括所有今天的菲律宾领土。
决定性的历史文件是1898年美西战争后签署的《巴黎和约》。根据这份和约,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但条约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北部边界为北纬20度线。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法律界定。
然而,巴丹群岛的地理位置恰恰在北纬21度,完全在这条法定边界之外。也就是说,根据国际法,西班牙从未将巴丹群岛的主权移交给美国。美国在1900年对该群岛的占领,本身就是一次非法的军事行动,并未经过任何合法的法律程序进行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收复台湾,理论上作为台湾附属岛屿的巴丹群岛也应一并归还。但由于当时中国未能及时派兵进驻,菲律宾抓住了这个权力真空期,派兵实施了军事控制,并单方面将其划为本国的巴丹群岛省。直到今天,菲律宾对该群岛的占领依然缺乏坚实的法律依据。
血缘和历史,比国界线更久远
法律和条约之外,巴丹群岛与中国的联系深深植根于历史与文化之中。早在三国时期,中国的文献中就有了关于这片群岛的记载。到了明清两代,巴丹群岛更是被直接纳入台湾的行政管辖范围,这是有明确历史记录的。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人。巴丹群岛的原住民与中国台湾兰屿的达悟族,在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紧密的人类学联系,为中国在历史上对巴丹群岛的主权主张提供了鲜活的旁证。这些跨越海峡的文化与血缘纽带,远比近代殖民者划下的国界线更为久远和深刻。
反观菲律宾,其将吕宋国和苏禄国视为历史前身,但这两个古代政权的实际控制范围都相当有限,吕宋国仅限于马尼拉周边,从未将最北端的巴丹群岛纳入统治。因此,无论从历史管辖还是文化渊源来看,菲律宾对巴丹群岛的主权主张都显得苍白无力。
结语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任时,曾半开玩笑地表示,如果中国接纳,菲律宾“愿作为中国的一个省”。这番话虽是戏言,却也折射出部分菲律宾精英对国家未来的现实考量。毕竟,菲律宾约有三成人口具备华人血统,中菲之间深厚的经济联系是无法割裂的。
如今,小马科斯政府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以“地理邻近”为由,试图将菲律宾捆绑在台海冲突的战车上,这不仅是危险的政治赌博,更无意中将巴丹群岛的主权问题这个“潘多拉魔盒”重新打开了。当一个国家试图用一个有争议的领土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理由时,它首先要面对的,可能是对这片领土归属权的重新审视。这或许是马尼拉方面在做出轻率表态时,始料未及的后果。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34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