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牛娃: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逼父母买房,如今成了这样

天才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只在故事书或新闻里见过。真要说起来,身边的“别人家的孩子”,考什么都名列前茅、才艺满满,才让人又羡慕又无语。今天这位主角张炘炀,就是妥妥的天才模板。

10岁考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开始读博,数据一摆出来,不服都不行。这经历,换闺蜜群不是直接炸锅?“人家都出门闯荡了,你呢?”张炘炀本身就是那种让家长看着恨不得把自己娃塞回去重造一遍的天才少年。

至于这些年他过得怎么样了,说实话,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天才童年光环太亮,谁能一直做少年?

小时候,张炘炀在辽宁盘锦一般人家里出生,爸妈都是知识分子。爸爸等到三十六才盼来这个娃,一大家人拿他当宝般养着但宠归宠,绝不惯着。张家父母的思路很明确:教育得从娃娃抓起!人家两三岁还在刷动画片,张炘炀已经抓笔写字了。家里别说索尼电视了,连二手的都没进过门,理由很简单,怕孩子分神。连亲戚朋友来串门都少,省得影响孩子学业。

很多人想象不出这种环境,但张炘炀不仅没被压垮,反而越学越带劲。就拿识字起步来说,别的孩子还在“写一写横竖撇捺”时,他三个月就背了一千多个汉字。小学课程俩年学完,初中高中一年统统自学带走。等同龄人捧着毕业证拍照留念,他已经坐上高考考场了!

2005年那会儿,“10岁男孩参加高考”的新闻爆了,张炘炀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最终高考也没让家里失望,五百多分,这成绩,换成同龄孩子真是想都不敢想。虽然录取的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不是什么“985、清北”,但这么小年纪就能进大学,放在谁家不是祖坟青烟?

大学生活,一家三口就地陪读,生活倒算自如,毕竟全校最小的学生,谁不帮衬着点?可随着年岁慢慢长,故事的味道变了。

13岁,他跳级进了北京工业大学念硕士。也许正是压力过大,爸妈管得更紧,始终怕儿子半路溜号,被游戏、手机什么的带偏。不知不觉,他们的“为你好”,也变成了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张炘炀圈在里面。

硕博阶段,他终于开始自己住了。没有家长搅和,他学会享受生活:去社团活动、上网、聊天,大家在网上谁都不晓得他还是个半大孩子。童年缺席的自由,终于补回来一点点。可能正是这几年,才真正让他体会到普通学生的快乐。

16岁的时候,他考上了北航博士。老师、同学都一视同仁,没有什么“你小你特权”。说起来,他的博士导师还特意表扬过:这是他带过最好的学生之一。

就在大家都以为张炘炀的开挂人生要正式启航时,剧情突然反转。

2011年,博士毕业前夕,张炘炀“逼父母买房”事件突然上了新闻头条。说不买北京的房就不参加答辩,网络一片哗然。有媒体评论他“智商满分,情商欠费”,大家议论纷纷,觉得昔日天才怎么也陷入了最俗最现实的生活难题。

其实你仔细琢磨,这里面的苦涩和无奈,又有谁知道呢?后来,有记者找张炘炀聊起这件事。他说,为了父母的梦想努力了十多年,现在轮到父母也为他的愿望努力一把了。可是爸妈承担不起只能偷偷租了套房,骗他说已经买下,才哄着他去参加答辩。

这一地鸡毛,其实是成长过程中被忽略的压力。天才少年带来的掌声和目光,背后是没人愿意替他扛的重负。张炘炀有天赋没错,可他更像是父母望子成龙梦想的载体。

张爸爸其实年轻时也是学霸,考取人民大学MBA却因家贫放弃,这么多年心结始终解不开。有了儿子后,他抠门地把全部希望投射到张炘炀身上,拼了命填鸭式培养,甚至过度地否定了除学习以外的所有生活空间。张炘炀就像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人,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其他方面反而是个“巨婴”。

或许正因如此,他在硕士期间第一次感受到“做自己”的珍贵。等到博士毕业,表面光辉不再,张炘炀也就成了“普通人”。

前阵子有网友在博士后流动站偶遇了他,微博下面也没多少水花。各路围观群众惊讶,原来昔日的风云人物也归于平凡。了解他的人倒觉得,张炘炀成这样其实挺好。终于不用再硬撑“天才”人设,也是一种自由。

很多人觉得可惜,可我反而开心。人生不是只有翻山越岭,有时候做个普通人也挺好。望子成龙的父母心可以理解,可教育不是拔苗助长。天才不是批量生产线,压出来的全是苦。

张炘炀的经历,是天赋+努力+特殊环境的交织。天才灿烂的背后,往往藏着普通人难以体会的代价。放过孩子,也是在还他们真正的人生。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23924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