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核威慑机制升级引发国际关注与担忧

近日,美日在核威慑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核威慑机制不断升级,带来诸多争议与潜在风险。

2024年12月,美日首次制定《延伸威慑指针》,详细明确了两国政府在核武器使用场景下的协调程序,涵盖决策沟通链条、信息共享范围以及对国民的说明机制等重要内容。而在2025年7月28日的东京会谈中,两国外长与防长再次确认该指针细节,这意味着美日核合作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向政治决策层面深化。

双方在“延伸威慑磋商”中进行了多次针对“东亚突发事态”的桌面推演,其中台海冲突成为设定场景之一。推演显示,在2024年2月的台海冲突模拟中,日本自卫队主动要求美军对中方实施“核恐吓”,且美方最终接受了这一提议,这是日方首次在联合演习中推动核威慑实战化。

在这一系列举动背后,争议焦点不断浮现,各方反应强烈。日本官方立场存在明显矛盾性,一方面防卫省以“涉国家安全秘密”为由拒绝公开计划细节,外务省声称坚守“无核三原则”;另一方面,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并加速发展远程导弹等进攻性武器。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遭到日本民众的抗议,广岛原子弹受害者协会斥责政府“践踏受害者诉求”,市民团体也批评其参与美国核战略“绝对不可接受”。

这一行径中国外交部严厉批评此举“刺激地区紧张,加剧核扩散风险”,辽宁大学专家陈洋更是直指其为“核讹诈”。俄罗斯就美日军演逼近俄边境提出外交抗议,并警告可能引发反制措施。朝鲜也强烈谴责美日合作是“实现重新侵略野心的战争脚本”。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拥核舆论抬头。共同社的相关报道引发日本网民热议,一些高赞评论呼吁“日本应自主拥核”,甚至出现“三个月可造6000枚核弹头”等观点,尽管未获官方证实,但这种危险的言论无疑增加了局势的不确定性。

美日核威慑机制升级带来了多维度的风险。日本对美国核保护伞的依赖加深,这极有可能刺激中俄强化战略协作,进而使朝核问题更加复杂。台海局势也因美日直接模拟“台湾有事”场景而不断升温,中方双航母在西太平洋的演练频次明显增加。此外,美国核武器重返英国,加上美日核合作,很可能引发韩澳等国效仿,形成危险的核扩散链条。

美日核协作的深化本质上是一种“双向利用”。美国通过延伸威慑绑定盟友,减轻自身战略负担,同时试图明确日本在台海冲突中的角色;而日本则以“应对中国威胁”为借口,突破和平宪法约束,推进军事正常化。专家警示,美日此举重现“冷战思维”,若日本持续推动先发制人核威慑,极有可能触发东亚“核多米诺效应”,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敦促美日停止这种危险行为,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安全。

#国际新闻#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22626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