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秀出王炸画面:攻击-11协同歼-20歼-16D!组成西太最强打击编队
空军亮剑!攻击-11领衔三剑客,西太最强打击编队改变未来战争规则
歼-20、歼-16D与攻击-11的隐形组合,不是简单的战机编队,而是未来空战体系的一次革命性亮相。
在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之际,空军宣传部门发布的微电影“远梦”中,几个震撼的镜头瞬间点燃了军事爱好者的热情。攻击-11隐身无人机领衔歼-20隐形战斗机和歼-16D电子战机,组成西太平洋最强打击编队。
这是攻击-11首次官方确认服役,短短几秒钟的镜头,却预示着战争形态正从钢铁洪流转向信息主导,从对称对抗转向非接触打击。
这支隐形打击编队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型装备的展示,更是中国空军作战理念的重大飞跃。攻击-11与歼-20、歼-16D的协同作战,彻底改写了无人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战术角色。
01 隐形三剑客的强大实力
攻击-11无人机作为编队的领衔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款采用无尾飞翼布局的隐身无人机,机身机翼融为一体,表面平滑过渡。
其雷达反射面积控制在0.001平方米级别,相当于一只蜂鸟的电磁信号特征。这意味着攻击-11可以悄无声息地穿透敌方防空网络,为后续有人战机开辟安全通道。
攻击-11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0吨级,内置弹舱可携带2吨精确制导弹药,作战半径突破1500公里。其巡航速度达到0.8马赫,甚至具备1.2马赫短时冲刺的潜力,成为突破末段反导拦截的关键能力。
与攻击-11协同作战的歼-20隐形战斗机,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而歼-16D电子战机则能提供强大的电磁压制能力,这三者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侦察-打击-电子战体系。
02 革命性的作战模式
攻击-11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单打独斗,而在于与有人战机的协同作战。这种被军事专家称为“忠诚僚机”的概念,正在中国空军中变为现实。
攻击-11可充当歼-20的“力量倍增器”。一架歼-20可以指挥多架攻击-11无人机,前出执行高风险任务,从而显著提高有人战机的生存能力。
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攻击-11能够依靠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自主规划攻击路径。即使在与后方指挥系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军事专家韩东指出,攻击-11可以胜任现代战争中的“踹门者”角色。在战争初期,它能够依靠隐身性能突入敌方腹地,打击相对轻型、非加固的重要核心目标,为后续大规模空袭扫清障碍。
03 技术突破与创新
攻击-11的隐身性能不仅来自于外形设计,还得益于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与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不同,攻击-11取消了升降舵设计,取而代之的是6个射流小孔,这就是中国的主动射流技术。
这使得攻击-11几乎没有雷达信号强反射源,其雷达反射界面比美国B-2小了几乎一个数量级。目前世界各国列装的战机中,只有中国的攻击-11采用了这种技术。
攻击-11的尾部也经过了特殊处理。采用低雷达反射截面设计,喷口采用扁平化工艺,能通过冷却气流混合降低发动机的尾流密度,大幅降低红外辐射信号。
这使得依赖红外制导的导弹也难以锁定攻击-11。
攻击-11搭载的“天穹-III”任务系统能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电子战机乃至有人驾驶战机实时组网。这种网络化作战能力,使其成为未来智能化战争中的重要节点。
04 战略意义与未来影响
攻击-11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在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型。它不再仅仅是传统军事力量的补充,而是新型作战能力生成的催化剂。
对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攻击-11与航母舰载机的结合将产生深远影响。据国防大学教授葛立德介绍,由于机体紧凑,攻击-11“适合海上大型平台使用”。
未来,攻击-11的舰载版本可能登上076型两栖攻击舰等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海军的打击范围。
攻击-11代表着无人机发展的新方向。它没有简单追随全球鹰、死神等西方无人机的设计思路,而是选择了隐身与攻击并重的独特路线。
这种选择既基于对自身技术优势的判断,也源于对特定战场环境的深思熟虑。
攻击-11领衔的隐形打击编队只是开始。随着中国空军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未来还将有更多创新型装备加入战斗序列。
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协同作战,或将彻底改变未来空中作战的形态与规则。攻击-11的服役,标志着中国空军已经站在了这场军事革命的前沿。
#军事#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892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