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朋友下场,揭出争奖内幕,放话大不了鱼死网破电影不上了
白百何朋友下场,揭出争奖内幕,放话大不了鱼死网破电影不上了
一条没头没尾的微博能搅动多大水花,这次娱乐圈算是又见识到了。 2025年11月3号晚上,白百何丢下一句“还能这么操作……”加上捂眼捂耳捂嘴表情包,把整个东京电影节热度都拉到自己这边来了。
谁也没料到,《春树》还没上映就先闹起了争奖风波。演员、制片人、评委,全都卷进来,一部“小成本四川造”的文艺片突然成了焦点。说起来,《春树》这个名字就是女主角的名字,也不难猜她戏份有多少。
为了演好成都姑娘,她直接扎进老巷子观察本地人的神态举止。这一年对她来说一点不轻松,上半年在峨眉山拍《罗目的黄昏》,后面拿下釜山影展最佳影片,导演领奖时专门提过她的努力;下半年又马不停蹄转战成都拍《春树》,两部都是“大女主”戏,她连陪孩子时间都被压缩不少。
消息传来,《春树》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不少业内人士看好张律和白百何这一组合。《张律》的作品之前在国际舞台获奖不少,比如《白塔之光》《漫长的告白》。这回大家觉得冲击大奖稳得很——毕竟绝对核心角色摆在那里。
但转折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冒出来。有内部消息称,本届东京电影节结果提前泄露:王传君大概率摘得最佳男演员,而白百何基本无缘影后。当天下午,她发那条意味深长的微博,引发全网热议。紧接着还有网友曝出了疑似朋友圈截图,“得鱼忘筌”,配合漫画,看懂的人自然明白什么意思——成功之后把赖以成功的人或事物抛开,这种隐喻太直观了。
第二天,也就是11月4号,闭幕式还没开始,她带着两个儿子从东京直接返京,用行动表达态度。这么干脆,不像是心里没有疙瘩的人做出的选择。
网上一直流传一个说法,说男女主演不能同时获奖,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奥斯卡那套规则跟东京电影节完全不同,同片男女主演一起拿奖历史上都有过,并不存在限制。同一部戏,两个人凭各自表现竞争,就看评委怎么定夺而已。所以真正让人介意的大概还是付出与回报之间那个落差吧。
毕竟《春树》女主才是真正推动剧情的人物,也是投资方之一。如果没有她撑住项目,很可能根本拍不下来。但最后却变成冬冬(王传君饰)靠挂件型男主身份逆袭拿走大奖,对比一下分量,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尤其对白百何这样的“大功臣”。
事情越闹越大,是因为好友们坐不住了。“百万粉丝V圈少说”晒出了疑似朋友圈截图,把矛头指向制片人彭瑾,为的是替自己朋友抱不平。从釜山追到东京,每个环节感觉像是被“吸血”。比如当初作为《罗目的黄昏》的主演,该有的大女主待遇没有,到后来闭幕式资格也不给安排,都快成透明人了。有意思的是,大V本人早就在颁奖前爆料王传君会得奖,还晒过和白百何亲密合照,人设摆在那里,比路人更了解内情。他火力全开:“要真较劲,那就鱼死网破,你这电影别想着公映。”这种狠话,在娱乐圈可不是常规操作。他顺手补了一句“一个个装什么呢”,把气氛推向高潮,让网友联想到是不是暗指王传君?
网上顺藤摸瓜,又扒出更多细节。《春树》剧组亮相活动时,总共四个人站台,中间位置给了王传君和刘丹,而身为绝对女主角的白百何,却只能站边上。不用多解释,在影视行业里站位往往代表地位,被这样区别对待,自然有人心生芥蒂。而且,当初项目启动资金也是靠她拉来的,现在既当主演又当金主,却享受不到应有待遇,这换谁都会憋屈啊!
质疑声越来越多,其中一个评委文晏主动回应否认所谓“沪圈资本运作”,称自己并未认识相关人员,也没有帮上海方面投资,只解释获奖名单泄露属于流程问题。不过这种回应并未打消外界猜测,因为很多粉丝关注点已经偏离技术层面,更在乎明星实际付出的尊重感。“同工不同酬”“幕后黑手”等词频繁出现,但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只剩各种揣测乱飞。
类似情况以前也发生过,比如某些演员为剧组拉投资、参与剧本磨改,但最终上映时却被压番位或者被忽略贡献,还有时候重要角色辛苦出演结果大奖归于其他配角。这类现象虽普遍,但像现在这样好友公开喊话威胁停播真的罕见,可以想象背后的怨气到底积攒多久才爆出来。只不过这一次舆论风口几乎全部倒向支持者阵营,对于团队内部关系,无形中增加压力值不少。
另一边,评论区炸锅的不只是普通观众,还有同行吐槽。例如王传君发表感言,说自己“配得感很低”,感谢合作伙伴高光表现照亮他处于角落的位置。本来挺谦虚的一句话,可碰上下述风波后,各种解读满天飞,有赞赏他的真实,也有人怀疑这是刻意示弱博好感,总之意见极其分裂。一部分网友甚至表示,如果不是现场照片曝光,他们不会相信实际排场如此冷淡,这说明信息传播速度远超预期,每一步动作都容易引发轩然大波。
其实每次看到类似事件,都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影视生态环境复杂,一个小小动态足够掀起千层浪。《春树》能够杀入国际视野,与所有幕后工作人员拼命投入有关。在市场寒潮背景下,一部新片能如愿完成制作再走出去,本身已经值得肯定。但现实永远比理想骨感太多,从工作强度到资源分配,再到荣誉归属,没有哪一步简单易行。有些东西无法用数据衡量,例如努力是否得到认可、贡献是否兑现奖励,以及行业里的潜规则究竟是谁制定又由谁执行?这些问题始终困扰每个认真工作的创作者,所以纷争不断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之一吧。
至于今后双方如何收拾残局,目前没人敢断言结局会怎样,只希望别因一时冲突耽误作品正常上线机会。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平台,需要观众,更需要彼此信任,否则再大的投入最后恐怕只能化为泡影。如果团队成员沟通顺畅,相信该有解决方案;如果继续僵持,那可能只剩遗憾留给外界谈资。不管怎么样,希望以后这样的故事少一些,多一些温暖和互相体谅,让真正优秀的人得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与掌声吧。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853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