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拉下铁幕!美防长铁腕封杀媒体,80年来首次全面封锁,新闻自由面临寒冬
伙计们,你敢信吗?就在前几天,一群全美国最顶尖的记者,抱着纸箱子,灰溜溜地走出了五角大楼。这不是演习,也不是电影情节。这是自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来,80年间头一遭,美国军方的神经中枢,对媒体拉下了铁幕。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曾经在这里见证历史、挖出猛料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大佬们,像被裁员的上班族一样,交还通行证,卷铺盖走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憋屈和荒诞。要知道,二战最激烈的时候,CBS的记者还能在五角大楼里对着麦克风向全世界直播战况呢,那会儿炮弹还在天上飞。现在倒好,天下太平了,记者连在走廊里溜达的资格都没了。
这事儿的导火索,是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签发的一道新规。这规定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每个字都像根针,扎在新闻自由的命脉上。简单说就是:以后记者们在五角大楼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活动”了,想去哪儿,必须得有官方人员陪着,像遛狗一样。更绝的是,未经授权,你不能主动去“打听”任何事,哪怕是非机密的小道消息。
这是什么概念?以前的五角大楼,虽然戒备森严,但非保密区对有证记者来说,就像个巨大的新闻素材库。你可能在咖啡厅排队时,就碰上个正在为预算发愁的空军上校;或者在走廊拐角,“偶遇”一位刚开完会的将军。几句闲聊,可能就是一个独家新闻的线索。CNN的前资深记者芭芭ラ·斯塔尔就回忆,她以前经常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边啃三明治一边聊新闻,这种好事,现在是彻底凉凉了。
这根本不是“管理”,这叫釜底抽薪。媒体圈当场就炸了。超过30家主流媒体,包括一向被认为亲近保守派的福克斯新闻,都硬气地拒绝在新规的知情文件上签字。五角大楼的发言人还出来和稀泥,说签字不代表同意,只是确认你“已阅”。这话说的,就好像递给你一杯毒酒,说你喝不喝随意,但你得先承认你知道这是毒酒。谁会信这个鬼话?
真正让这件事变得毛骨悚然的,是一个叫CUI的玩意儿——“受控非密信息”协议。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特别专业?其实它就是一张看不见的网。以前,信息只分“机密”和“非机密”。现在,他们在中间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F-35的维修费超支了?士兵食堂的伙食标准?军事基地的电费账单?这些都不是国家机密,但对不起,它们现在是CUI,你想报道,得先“走程序”。
这套玩法,说白了就是把新闻审查的权力,从事后删除,提前到了事前封口。你还没写呢,他们就已经告诉你:“这个话题,你最好别碰。”路透社搞到一份内部文件,说2022年有将近四成的国防文件,是在事后被追加标记为CUI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记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可能在发表前一秒,就被官方定性为“不该存在”。这不是保护国家安全,这是在保护官僚系统的玻璃心。
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当五角大楼忙着给记者设路障时,军工巨头雷神公司居然公开站出来,说“支持媒体监督”。你品,你细品。连卖武器的都比五角大楼更懂舆论,他们知道,当公众开始不信任你说的每一个字时,那比泄露几份文件要命得多。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前总统特朗普的影子。他对媒体的态度,大家都有数,那句“假新闻”喊得震天响。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这套操作,无疑是那种强硬风格的延续。他们认为媒体“对世界和平乃至美国安全都极具破坏性”。这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权力总是不喜欢被审视,当它不想被看见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所有能看见它的眼睛都戳瞎。
然而,事情可能并不会像他们想的那么顺利。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法学专家就说,这种高压封锁,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会激发出新一代的“斯诺登”。你想啊,五角大楼里成千上万的雇员,他们难道都心甘情愿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吗?总会有人因为良知,或者纯粹是看不惯这种“铁腕封口”,而选择把真相捅出去。你越是想把盖子捂紧,里面的压力就越大。
现在,记者们虽然离开了那座五角大楼,但他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有的媒体在考虑打官司,想用宪法第一修正案来撬开这扇紧闭的大门;有的则开始加派人手,从海外军事基地和盟友那里寻找突破口。报道的难度肯定高了,但这也恰恰考验着记者的本事。
所以,当我们以后再看到关于美军的新闻时,可能真得多个心眼了。那些光鲜亮丽的演习成功、装备达标的通稿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被归为CUI的故障报告、腐败证据?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一个不敢被提问的权力机器,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而我们,就站在见证这场宪政危机的直播现场。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7825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