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货轮靠港费成棋,戴琪没料到中国反击“换打法”
这事儿说起来挺怪的。
中美俩大块头在港口掰手腕,按理说,周围的人要么站队,要么躲远点。可偏偏有一群人,主要是那些跑全球航运的欧洲、亚洲大公司,一个个跟吃了哑巴亏似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他们的万吨巨轮,平时是海上印钞机,这会儿却成了夹在中间的“肉夹馍”。
美国那边,一个叫戴琪的华裔女士站了出来,她是贸易代表。她说,从2025年10月14号开始,所有跟中国沾边的船,只要敢靠美国的港,就得交一大笔“靠港费”。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全世界都知道,现在海上跑的船,十艘里有好几艘都是“中国制造”。
这刀够狠的,想直接砍在中国造船业的大动脉上。
所有人都等着看中国怎么接招。是以牙还牙,也搞个一样的费用吗?
没有。
中国的反击,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他们说,行,跟美国有关的船过来,我也收钱,叫“特别港务费”。
但后面跟了个神来之笔。
一个豁免条款:所有“中国制造”的船舶,不管你挂的是哪国国旗,老板是哪国人,统统免单。
这一下,全球的航运公司都傻眼了。
这就好比,两家高手过招,其中一家突然宣布,只要你用我这边造的兵器,你就没事,还能享受优惠。
那些国际航运巨头,比如丹麦的马士基、法国的达飞,他们船队里一堆一堆的船,船屁股上都印着“Made in China”。他们是欧洲公司,可他们的“生产工具”,是中国给的。
这下,他们手里的船,突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也成了中国反制美国最有效的“特洛伊木马”。
想搞明白美国这招棋为什么走得这么别扭,甚至有点自残的倾向,就得把日历往前翻,翻到一百多年前。
那时候,美国人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叫《琼斯法案》。
这法案说白了,就是搞地方保护。它规定,在美国自家港口之间拉货的船,必须是美国造的,船员是美国人,公司也得是美国的。
听着是不是特爱国?感觉能保护自己国家的饭碗。
可任何东西,一旦脱离了竞争,就离死不远了。
一百多年下来,美国的民用造船厂,就跟养在恒温箱里的宠物一样,外面狂风暴雨,它在里面岁月静好。结果就是,外面世界的造船技术日新月异,美国的船厂连造个普通的商船都费劲。
成本高得吓人。
同一艘船,在中国造可能要一个亿,在美国,翻个四五倍都打不住。技术也停了,工人也断代了,整个产业链都空了。
所以,当戴琪挥舞着关税大棒,想把订单从中国赶回美国的时候,她可能忘了回头看一眼。
家里,已经没有能接活儿的船厂了。
这就像一个拳击手,想把对手的饭碗打掉,结果一回头,发现自己家连厨房都没有了。
这才是美国这次战略失算的命门所在,一个被自己亲手“保护”到奄奄一息的产业,根本撑不起任何雄心。
那中国这边呢?
凭什么就敢这么硬气地直接豁免“中国制造”?
要是搁在十几二十年前,可能还真没这个底气。那时候我们造船,主要是靠量大、便宜,造的都是些散货船、集装箱船,技术含量没那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
咱们不光能造“多”,还能造“精”了。
就说那个运天然气的船,叫LNG船。这玩意儿是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复杂得像个航天器。它就是个在海上跑的巨大暖水瓶,还得保证里面的天然气在零下一百六十三度的低温下不泄漏。
以前,这活儿基本是韩国人垄断的。
现在呢?你去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厂看看,码头上排满了正在造的LNG船。中东的卡塔尔,那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搞了个“百船计划”,要造一百多艘LNG船,大笔的订单都飞到了中国。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全球能源运输这种关键的链条上,已经绕不开“中国制造”了。我们不光能造傻大黑粗的,也能造高精尖的。这种覆盖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深度,才是真正的王牌。
有了这张王牌,出招自然就从容了。
好了,背景都聊清楚了。
现在再回来看这场冲突,就跟看一出喜剧片一样,充满了反转和乌龙。
美国人本意是想让中国难受,结果,这笔新增的关税,最后都变成了运费,加在了海运的货物上。这些货物运到美国,成本高了,谁来买单?
还不是美国人自己。
超市里的商品,工厂里的零件,价格都得往上涨。通货膨胀的火,又被浇上了一勺油。
更逗的还在后头。
美国这么一搞,全世界的船老板都吓了一跳。他们心里犯嘀咕:今天能对中国船收费,明天是不是就能对别的船收费?这政策太不稳定了。
那怎么办才能规避风险?
答案简单得让人想笑:赶紧去中国下订单啊!
买一艘崭新的“中国制造”大船,以后不管去美国还是去中国,都踏实。中国的豁免条款,等于给“中国制造”的船发了一张全球通行的VIP卡。
结果就是,美国的关税壁垒,反而成了中国船厂最硬的广告。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去,进一步把中国的行业地位焊得死死的。
你看,这不就是一场精准的“乌龙球”吗?
一脚大力抽射,完美地避开了对手,狠狠地闷在了自己脸上。
所以说,这哪里是什么贸易战,这根本就是一次大型的工业实力体检。
它不比谁的嗓门大,也不比谁的拳头看着吓人。
它比的是,你的产业链是不是完整,你的工人是不是还在流水线上,你的技术是不是真的能拿得出手。
当一方的产业根基,早就被自己一百年前的某个决定给蛀空了的时候,你今天喊再多口号,挥再多棒子,其实都没什么用。
海上的风浪,最终会告诉所有人,谁才是真正能造船、能驾驭这个时代的玩家。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7224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