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轻人认 “A 股永无牛市”!沪指破3800点,认知代沟撕裂市场

68%的25-35岁年轻投资者认定“A股永无牛市”,这个数据来自2025年3月的一份市场调查。

他们错过了2007年的6124点和2015年的5178点,记忆却被2018年贸易战和2024年初的暴跌锚定。

这种心理在行为金融学上叫“近因效应”,人们更容易被近期痛苦事件影响判断。

上证指数在2025年8月22日站上3800点,创下十年新高。

沪深300、创业板指年内涨幅均超10%,科创50指数更是飙升26.18%。

但市场情绪像被刀切开两半:有人早就满仓干进去,有人宁可等着也不冒险。

交易大厅里的火药味,本质是认知的代沟。

90后散户期待“单边暴涨”的疯牛,事实却打脸:招商证券数据显示真正牛市只有5%时间在拉升,剩下95%是震荡。

就像2024年9月启动的924行情,涨千点后调整半年,让追涨杀跌的人亏得比熊市还惨。

机构阵营已经喊出“慢牛延续至2027年”的口号。

招商证券首席张夏复盘发现,1999年、2009年、2019年这些“逢9”年份都是指数大底,之后往往走牛2.5到3年。

东兴证券更把3400点定义为新起点,认为A股已步入中长期慢牛轨道。

散户的反应截然相反。 社交平台上,“牛市何时结束”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有人把4000点当起点,更多人担心重演2021年3700点后的暴跌。

投教活动现场,当被问“雅江水电站概念股暴涨时谁赚到钱”,回答的是一片沉默。

资金流向揭露真相。 北向资金7月日均成交2024亿元,同比大增36.3%,是“924行情”以来首次量价齐升。

高盛机构经纪业务捕捉到关键信号: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

这些专业选手的多空操作比例达到1.9:1,中国成为8月全球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韩国股民也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他们对中概股的持仓从190亿飙升到244亿,增幅近三成。

小米、腾讯、泡泡玛特成为首选,持仓最高的超过18亿元。

韩国证券存托院数据显示,中国已成当地股民第二喜爱的海外市场,仅次于美国。

国内资金蓄水池更庞大。 居民存款逼近150万亿,证券开户数突破2亿大关。

但存款搬家才刚萌芽,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

东兴证券研报点破核心:权益市场正成为居民资产配置迁移的下一站。

板块表现撕裂市场。 基建、有色、军工轮流领涨,背后是政策与产业的共振。

雅江超级水电工程带动上下游几千亿投资,企业业绩直线飙升。

军工板块因国际局势升温,订单饱和业绩稳增。

但硬币另一面是题材股陷阱。 游资主导的小微盘股频繁冲高回落,迈普医学三个月涨72%,中报一旦不及预期就可能“见光死”。

全市场19000亿成交量中,500只头部股占掉9000亿,占比近半。

投资策略正在分野。 公募基金死守茅台、宁德时代等核心资产,配置比例超60%。

银行股因国家队救市资金托底,工行PB从0.5倍修复到0.77倍。

散户却陷入“涨一点就跑,跑了又追高”的循环,上半年涨幅超50%的个股达567只,仅34%散户持仓盈利。

私募基金经理端午假期忙着复盘AI硬件股,上海00后散户用DeepSeek大模型分析财报。

而更多人困在技术代差里——AI量化基金交易速度0.3毫秒,普通人看K线图如同大刀对抗导弹。

信息污染加剧认知鸿沟。 X平台上网红高呼“人形机器人涨50%”,却绝口不提产业渗透率仅3.5%。

自媒体渲染“消费复苏”,却回避30岁以上群体二孩消费低迷的结构瓶颈。

政策变量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反内卷”政策已针对16个行业推出50多项措施,高盛测算这有望推动相关行业盈利到2027年提高53%。

当工行股息率站上5%,当安集科技打破日企半导体抛光液垄断,资金自然涌向确定性。

美国银行全球调研显示,8月约11%基金经理预计中国经济走强,创2025年3月以来新高。

但这份乐观传导到散户端时,已被折损大半——他们更记得2025年1月2日上证指数单日重挫2.64%,三天蒸发全年60%涨幅的惨痛。

瑞银观察到关键指标:A股融资余额占总市值比例仍处低位,交易量却同比激增80%。

历史经验表明,随着股市走强,散户参与度会滞后增加。

当前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为2015年以来首次连续两日成交与融资余额“双破2万亿”。

工行领涨银行板块后,成都银行因区域贷款增速快、不良率低,涨幅跑赢行业均值。

这种“看龙头做跟风”的策略,成为资金在轮动牛市中的生存法则。

当德国商业银行将人民币储备提至8.3%,当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加仓AI芯片龙头。

全球资本在用真金白银确认中国资产重估。

而2亿中国散户,还在认知牢笼里挣扎。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42017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