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何死活不认自己是个亚洲国家?
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你打开世界地图,会发现它97%的领土都在亚洲,只有3%在欧洲(就是伊斯坦布尔西边那一小块)。但你要是问一个土耳其人“你们是亚洲国家吗?”,他大概率会跟你急。
土耳其不仅不认为自己是亚洲国家,甚至在国际上拼命往欧洲圈子里挤。比如它从1963年就开始申请加入欧盟(当时还叫欧共体),折腾了60年,欧盟死活不答应,但土耳其就是不放弃。它还是北约成员国,跟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西方国家称兄道弟。
更搞笑的是,体育赛事上,土耳其从来不参加亚运会,而是死磕欧洲杯、欧锦赛。你要是跟一个土耳其人说“你们该去和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一起比赛”,他估计会翻白眼。
那问题来了:土耳其为什么这么抗拒“亚洲国家”这个身份?它到底在别扭什么?
一、历史包袱:奥斯曼帝国的欧洲梦
要理解土耳其的拧巴心态,得先看看它的祖上——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是个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国,巅峰时期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东南欧)、中东、北非。它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当时叫君士坦丁堡)就在欧洲部分,而且奥斯曼苏丹一直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甚至给自己加了个“凯撒”(Kayser-i Rûm)的头衔。
换句话说,奥斯曼帝国虽然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欧洲。它跟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沙皇俄国这些欧洲强国打了几百年,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亚洲国家”,而是欧洲列强之一。
1. 欧洲不认,但土耳其自己认
但问题在于,欧洲人从来没把奥斯曼帝国当自己人。在基督教欧洲眼里,奥斯曼是“异教徒帝国”,是威胁欧洲文明的“东方野蛮人”。
比如1683年维也纳之战,奥斯曼大军差点攻下维也纳,整个欧洲吓得够呛,教皇甚至号召全欧洲联合起来对抗“伊斯兰威胁”。这种“我们vs他们”的对立情绪,让欧洲人始终把土耳其人当外人。
可土耳其人自己不那么想。他们觉得:“我们统治过巴尔干,控制过地中海,跟法国、英国平起平坐做生意,凭什么说我们不是欧洲?”
2. 凯末尔的“脱亚入欧”大改造
到了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垮台,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国父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搞了一场彻底的“西化革命”。
凯末尔的目标很明确:让土耳其变成一个“现代欧洲国家”。具体操作包括:
废除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切割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联系);废除伊斯兰教法,引进瑞士民法典(法律全盘西化);禁止传统服饰,推广西装、礼帽(视觉上更像欧洲人);把首都从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象征性远离欧洲,但实际政策更亲欧)。
凯末尔甚至公开说:“土耳其人属于欧洲文明,而不是亚洲。”
这套操作下来,土耳其的精英阶层彻底接受了“我们是欧洲国家”的设定,而“亚洲”则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二、地理现实:3%的欧洲领土,100%的欧洲野心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横跨欧亚,控制着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位置让它成了“欧亚桥梁”,但也让它陷入身份困惑。
1. 欧洲部分虽小,但价值巨大
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只有3%,但这一小块地皮上有: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城市,经济中心;埃迪尔内——奥斯曼帝国旧都,历史名城;海峡控制权——全球航运战略要地。
换句话说,土耳其的经济、文化、政治命脉,其实更依赖欧洲部分。亚洲部分虽然面积大,但除了安卡拉(首都)和几个沿海城市,大部分是农业区,经济影响力有限。
2. 欧盟的诱惑与羞辱
1963年,土耳其和欧共体(欧盟前身)签了《安卡拉协议》,目标是成为欧盟成员国。
60年过去了,土耳其还是没进去。
欧盟给出的理由包括:
人权问题(库尔德人待遇、新闻自由等);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占领北塞浦路斯);经济差距(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的三分之一)。
但土耳其人觉得,欧盟就是不想让一个穆斯林国家加入。你看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民主水平也不咋地,不照样进了欧盟?
可即便如此,土耳其还是不肯放弃。为什么?因为加入欧盟的好处太大了:
资金援助(比如希腊加入欧盟后拿到大量农业补贴);免签证自由流动(土耳其人可以去欧洲打工);国际地位提升(从“中东国家”变成“欧洲国家”)。
所以,土耳其宁愿被欧盟吊着,也不愿意回头认亚洲身份。
三、文化心态:亚洲=落后?
在土耳其的精英阶层眼里,“亚洲”这个词带着某种负面含义。
1. 突厥人的身份焦虑
土耳其人自认是突厥后裔,但突厥人的起源在中亚(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蒙古一带)。按理说,他们应该和亚洲更亲近,但土耳其官方叙事却强调:
“我们不是阿拉伯人”(切割与中东的关系);“我们不是波斯人”(切割与伊朗的关系);“我们是欧洲化的突厥人”(突出独特性)。
这种叙事让土耳其人更愿意认同“欧洲-突厥”混合身份,而不是纯粹的“亚洲人”。
2. 体育赛事上的“欧洲人”人设
体育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战场。土耳其从来不去亚运会,而是参加:
欧洲杯(足球);欧锦赛(篮球);欧洲田径锦标赛。
甚至电竞比赛,土耳其也硬挤进欧洲赛区。
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眼里,和欧洲球队比赛才显得“高端”,和亚洲球队比赛反而“掉价”。
四、现实利益:欧洲能给,亚洲给不了
说到底,国家身份的选择,还是利益驱动。
1. 经济上依赖欧洲
欧盟是土耳其最大贸易伙伴,占其出口额的41%;欧洲游客是土耳其旅游业的核心客户(德国人、英国人最爱去土耳其度假);土耳其有600万人在欧洲打工(主要德国、荷兰)。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和土耳其的经贸往来远不如欧洲。
2. 安全上靠拢北约
土耳其1952年加入北约,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尽管近年和美国关系紧张(比如买俄罗斯S-400导弹),但土耳其仍然依赖北约的军事保护,尤其是对抗俄罗斯的威胁。
如果土耳其突然宣布“我们是亚洲国家”,那它在北约的地位就会变得尴尬。
总结:土耳其的拧巴,本质上是“高攀”心态
最近几年,土耳其和欧洲的关系越来越差,埃尔多安甚至威胁要“重新考虑欧盟成员资格”。同时,土耳其也在加强和亚洲国家的合作,但即便如此,土耳其仍然不会承认自己是亚洲国家。
土耳其对亚洲身份的抗拒,就像一个人拼命想挤进富豪圈子,但富豪们不待见他。可他宁愿在圈子边缘蹭着,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阶层。所以,未来土耳其还是会一边骂欧洲,一边拼命往欧洲挤。而亚洲身份?对不起,暂时不认。
这种心态,既有历史惯性,也有现实利益考量。但无论如何,土耳其的“欧洲梦”短期内不会醒。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22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