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军务科长严管兵,连长受委屈,副参谋长出面调解
这个事儿一提起来画面就特别清楚,师直属部队每天那点鸡飞狗跳的事儿,一提司令部军务科长,绝对是天上竖着的神,地下横着的爷,所有值班站岗轮到师部的兵腿肚子都得哆嗦半天。谁敢招惹这个人?没人敢。可是这天下偏偏有连长背了口大黑锅,挨了一脚,关键还让副参谋长给盯上了,后面闹出来的动静,比排队领鱼罐头还大。
老科长当年也是从作训科爬上来的副科长,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带兵那股子牛劲儿,师里谁见了不服?他干起军务科以后,师里但凡兵员管理上的事儿,士兵休个假,改不改士官,搞不搞退伍,那都得穿过科长这道槛。有一段时间,连队里小道消息都说,这科长比师长管得都宽。平时最大功夫,也就是盯着纠察队,抓军容风纪,不扎腰带、不系帽子、不擦鞋,外出能给你拦下来批一顿,电视里那种复古纠察风格,咱现实里见的可不比电视差。
师部大院,地方足够大,其实人可没多少。别看大院里气派得很,直属营连能留驻的也就仨连带几个瘦巴巴的排,其余的都隔几十里外,师部专门每年从别的团抽个保障连上来,真的是拉壮丁出苦力。保障连在师部干嘛?剁大白菜、扫院子、搬钢筋、下水井,样样得上,上面说一声,正步还得走标准。
这次事儿就出在保障连。一晚上,连里面出了个排长俩战士,腰带没扎,偏偏让军务科长带纠察堵了个正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科长一开始就想立规矩,这下正合心意,纠察拉着人回到保障连门口,招呼连值日把连长叫出来。现场那气氛,给刚来的保障连长吓个不轻,外地来的干部,平时都以为抽到市里的好,人面子上得过得去,结果这刚来师部就被拉溜站队,整个连在操场正襟危坐,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全连集合,风一吹,一个个还站得挺,内心早都飘了。军务科长当着全连队伍就开怼排长和两个小兵一顿指责,劈头盖脸,底下的战友们全憋屈地站着。说着说着,科长一激动,居然冲上去扑哧一脚踢在连长后面,场面一下子凝固。看得出来,连长一点没当回事,嘴里一直重复是,脸色耷拉,一股“先低头、后算账”的气场谁都能看出来。
这个操作让人意外,大家都没想到。科长平时严格可谁想得到真动手?回头,全连心里多多少少都嘀咕,这要是搁别的单位,说不定小本本早记上了,兵们活见久了列队挨骂,连长被踢,这还是头一回。
事儿过去没两天,那边副参谋长风声就过来了。老干部一看这动静,二话不说直接带着直工科长到保障连门口,进去和连长交流,两个人关了门,半天才出来,问都问不出来什么情况。按惯例,这事副参谋长肯定给连长系上了“安慰包”,不让他别多想,给个心理抚慰,毕竟官场规矩,脸面还得给一点。
副参谋长转头把军务科长叫过去。“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副团干部不能和小连长一块吓人,脾气上来下死手不地道,底下那么多人看着,规矩要有。”说白了就是拉回来打了预防针,脸色挂不住,身份也得准。
其实这么个画面,师部里的风气能看出来。以前基层单位“拽”,觉得上面下来的不敢随便管,结果军务科长一出手,大家都知道今后规矩得拉直点。连长挨了踢,表面没声音,单位后面不缺八卦,谁都清楚底线在哪。副参谋长出面,表明机关干部对基层干部依然有人情味,也不是一味刀子嘴。
对比早些年机关干部、基层干部之间的那种关系,以前老牛拉破车,谁也不客气,能动手就不说话。到这时代,还是慢慢讲规矩,讲调和,真有矛盾不能靠动手解决。军务科长后来被提醒之后,依旧是老样子,但动手这事就再没出现过,该管还得管,只不过整天嚷嚷着“带兵还得讲道理”。
师部这种大体系,规矩是一道道递进下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只要碰上铁规铁律,谁都马虎不得。保障连新来的干部见面挨踢事儿,成了后来外单位来的士官茶余饭后的笑料,也算给科里上了一课。兵们背地里议论最多的是连长不吱声,还真是个大度主儿。其实别的单位早不比这个规矩了,文职副团也不大会打人。
三年以后,这位主角调走了,去县里当了武装部长,后头发展咋样无从知晓。大院这个风气也变了不少,后来连纠察都是戴录音笔巡逻,处理问题也不允许体罚,见面点个头,顶多批评教育。网上老兵讨论这个事,都说不动手才是最有本事的管兵法。
军队变革,管理越来越细,规矩越来越明。谁再想靠手脚来“管理”,基本混忘了大环境。老兵嘴里现成一句话:“身体力行不如以理服人。”现在想想,规矩立住,脸面过得去,大家啥事都好说。管兵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更不该沦为“脚踢连长”的大戏主角。
看一圈网友评论,兵们最有共鸣的不是挨踢,是挨踢之后咋“化解”。现在管理更严了,军务官也不再是动手时代的人物,处理问题有法有规,兵心服管理,和谐不少。读到这里,谁再去讲什么严厉、刚猛,估计头顶上的星星都暗了不少。带兵带心最难,动嘴动心最有力。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7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