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输掉的不只是GDP?摩根大通CEO直言:再不改革就晚了!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对欧洲的警告如惊雷炸响。在爱尔兰外交部的活动上,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过去10到15年间,欧洲的GDP从相当于美国的90%降至65%——你们正在落后。"这位全球金融巨擘的论断并非空穴来风,欧洲的竞争力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三大病灶正在掏空欧洲竞争力
欧洲经济正在面临系统性难题:
监管枷锁捆住手脚欧洲企业长期被复杂的监管网络束缚手脚。从环保标准到劳动法规,层层叠加的合规要求让企业创新举步维艰。当美国科技巨头轻装上阵时,欧洲企业却深陷文书泥潭。戴蒙直言:"你们曾拥有庞大而成功的企业,具备全球规模优势,但现在越来越少了。"资本市场的割裂困局欧盟资本市场联盟建设十年未果,27国金融市场仍各自为政。企业跨境融资需应对27套规则,直接融资比例比美国低近20个百分点。这种割裂导致欧洲独角兽企业成长期就被迫远走华尔街上市,本土创新力量持续失血。产业战略的致命缺位当拜登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豪掷3690亿美元补贴,中国在新能源赛道全产业链布局时,欧盟却深陷预算争吵。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呼吁的"每年8000亿欧元产业投资"至今仍是空中楼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欧洲投入仅为中美零头。
二、美国中国双面夹击,欧洲还剩多少时间?
美国:制度优势的全面碾压"我们拥有庞大而强劲的市场",戴蒙点出美国核心竞争力。统一的监管体系、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发达的创投生态形成闭环。2023年美国吸引外资较欧盟高出46%,科技研发投入是欧盟总和的两倍。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美国企业仍能依托本土14万亿美元消费市场从容转身。中国:全产业链的降维打击在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领域,中国已建立从矿产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欧盟新能源汽车55%电池依赖中国供应,光伏组件进口占比超80%。当欧洲车企还在纠结内燃机禁令时,中国电动车已凭借成本优势攻占23%的欧洲市场。危险的窗口期正在关闭欧盟委员会预测2025年经济增长仅1.4%,不到美国预期增速的一半。更致命的是,欧洲储蓄率比美国低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落后中美超1个百分点。戴蒙的警告振聋发聩:"欧洲需要大幅改革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增长",但改革窗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关闭。
三、欧洲自救的最后机会在哪里?
监管改革迫在眉睫布鲁塞尔必须清理堆积如山的监管文件。德国已率先行动,将企业申报材料精简30%。但全欧盟需要更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统一数字监管沙盒,对中小企业实施"三年监管豁免期",把创新空间还给市场。资本市场联盟背水一战欧盟委员会新草案计划2026年前建成统一招股说明书体系,推动养老金跨境投资。但这远远不够——急需打通27国证券结算系统,建立泛欧风险投资数据库。戴蒙强调:"完成资本市场联盟是生存问题,不是选择题。"产业政策必须玩真的法国推动的"绿色产业法案"迈出关键一步:未来三年提供200亿欧元税收抵免。但欧洲需要复制中国"链长制"经验,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组建产业联盟。当美中各自建立产业防护墙时,欧洲再也不能用环保理想主义对抗现实竞争。
戴蒙的警告如同为欧洲敲响的警钟。当美国凭借制度红利持续领跑,中国依靠产业链优势强势崛起,欧洲的犹豫不决正在付出沉重代价。2025年上半年的乐观情绪只是止痛剂,真正的结构改革才是救命药方。
欧洲的困境是否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版图重构的转折点?欢迎关注@华叔大视界,共同解析大国博弈下的经济变局
#热点观察家#
http://jajdj.com/chanpinzhanshi/10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