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锐聪被拐18年终认祖归宗,孙海洋邻里缘分令人唏嘘,邓惠东抗癌寻子经历让人动容
叶锐聪被拐18年终认祖归宗,孙海洋邻里缘分令人唏嘘,邓惠东抗癌寻子经历让人动容
过去的18年里,邓惠东经历了常人无法体会的煎熬。一方面要与癌症作斗争,另一方面,每天都在承受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痛苦。她的大女儿叶子晴,从小活在愧疚当中,几乎每年生日都只许愿能早日找到弟弟。家里的气氛有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邓惠东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夜里数着眼泪熬到天亮。身为父亲的叶先生本就不善言谈,平日里总是默默无声地挑着家里的重担,但隔壁邻居偶尔见到他一个人发呆,就知道他心里有多难受。小儿子虽然没机会见到大哥,却从小听着妈妈讲“哥哥小时候的样子”,每回听到有孩子找到家的消息,都一脸羡慕地问妈妈:“哥哥什么时候才回来?”这些难以名状的渴望,就像一道永远没愈合的伤口。
提起叶锐聪终于认祖归宗的这一天,整个叶家沉浸在激动与欣慰交织的心情中。东姑之前就说过,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聪仔找回来。2024年刚过完春节,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叶锐聪回到了家门口。家里当天早早地挂上了红灯笼,亲戚邻居也都自发前来帮忙。他一进屋,妈妈邓惠东就激动得几乎站不稳,大女儿泪眼朦胧,几次不敢相信哥哥真的就站在眼前。那天其实细节很多,亲戚们来来往往,家里气氛热烈得像过年。小区楼下还有几个孩子在玩,听到叫哥哥的声音,才知道聪仔真的回来了。
说起这漫长的寻子路,如果没有寻亲圈的精神支柱孙海洋,邓惠东一家可能坚持不到今天。孙海洋在过去十几年持续奔波,为含泪求子的家长带去希望。东姑曾说:“每次快撑不住了,孙海洋就像个大哥哥,来电话安慰我,讲他的经验,还会专门送来温热的汤。”许多寻亲过程中的小细节,现在她都记得特别清楚。有次家里实在太难熬,她迟疑着拨通孙海洋的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问她是不是身体又不舒服了。生活里哪怕一顿热饭都是难得的治愈,但孙海洋时不时的一句“撑住,我们一定能找到”,总让她咬牙坚持下去。
兄弟情谊也体现在点滴行动上。聪仔认祖归宗那天,孙海洋给干儿子带去1780元红包,彭四英干妈也给三姐弟准备了新鞋、新衣服和钢笔。小区有人半开玩笑说:“这家孩子真是福气,有两个家疼。”其实背后的故事才最真实。孙海洋其实很早就和叶家有了交集,因为两家的孩子被拐时间、地点都很接近,大家经常一起贴寻子广告,一起在夜里找人,一起挤在窄小出租屋里,寒冬夏夜都彼此陪伴。有时候家里人实在忍不住,就聚在一起聊以前的片段,记忆碎片拼凑出这十八年的坚忍和等待。
更让人唏嘘的还是孙海洋揭开的“缘分巧合”。孙海洋接受采访时说,叶锐聪被卖到四川,买家家庭条件不好,于是又带着聪仔到深圳打工。凑巧的是,这些年聪仔住的白石州离孙海洋的包子店只有两公里,大家在附近生活了七年,却谁也没认出彼此。孙海洋第一次见聪仔就觉得有点眼熟,但哪怕住得再近,谁也想不到,两家人的命运线在这座城市反复交错。说来也是,命运有时候开着莫大的玩笑,叶家找了十八年的孩子,曾无数次与亲人擦肩而过。
说回买家这些年的做法,亲们议论时也时常感慨:“再怎么说,聪仔从小不是亲生,买家心里多少有数。既然给了聪仔生活,不该再把幸福筑在他人的痛苦上。”孙海洋说得也直接:即便不清楚真相,主动帮聪仔寻根,该是成年人最基本的善良。有些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对被拐的家庭来说,这十八年失而复得的滋味,外人哪能完全体会。
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建议每一个关心寻亲故事的人记住:唯有“买卖同罪”真正落实,才能让这些悲剧不再上演。平日生活中,如果发现身边有孩子身份可疑,主动报备也是守护孩子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你身边有过类似的寻亲故事吗?欢迎分享那些让人铭记的团圆时刻,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的灯光。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732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