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乌援助升级!自由党重量级人物卡尼强硬表态,强调站到底牵动国内外局势
8月24日,基辅,乌克兰独立日。加拿大政界多人在社交平台发声,重申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包括资金、装备和训练。渥太华方面同时强调,会与盟友一道协调步伐。信息点不复杂:继续给钱、给货、给培训。
先说清楚一个基本点:截至2024年秋,加拿大的总理是贾斯廷·特鲁多,不是卡尼。卡尼是前央行行长、自由党内的重量级人物,近来频繁发声,态度强硬,强调“站到底”。这类高调表态,在自由党内部搏位有用,对外也有信号作用。
事实摆在这儿:根据加拿大政府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夏,自2022年2月以来,加拿大对乌克兰的总承诺超过140亿加元,其中军援四十多亿加元,财政贷款和预算支持占大头。军援包括8辆豹2坦克、M777榴弹炮、炮弹、空防系统资金、装甲车和无人机等。训练方面,“统一者行动”自2015年起已培训数万名乌军,2022年后主要在英国和波兰继续。
简评一句:加码是真加了,但国内争议也真不小。通胀压得紧、房租涨得快、家庭医生难约、退伍军人服务排队,这些都是选民每天碰到的事。钱往外送,选民会算账,政治后果不会缺席。
再看一个细节:派兵。加拿大政府多次公开说,不会向乌克兰派作战部队,也不会把北约直接拉进与俄军的正面冲突。现阶段,加方主要做训练、装备、资金和制裁。欧洲个别领导人放过“可能派兵”的风声,加方没有跟进,这是红线意识。
乌克兰国内征兵更严格。基辅把征兵年龄下调到25岁,加强街头查验证件,打击逃避兵役。因为这个,城市里抓人上前线的画面引发不满,社媒上吵得很凶。加拿大这边的反对者就抓住这一点说:你说为和平,结果是延长厮杀。
把时间往前拨一拨。2021年12月,俄罗斯向美国和北约递交两份草案,要求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北约停止东扩、限制武器部署,并开展欧洲安全谈判。美北约拒绝了关键条目。前美国资深外交官弗里曼等人一直提醒,谈的门当年没开,后面就只剩硬掰手腕。
加拿大的参与并不是从2022年才开始。2015年起就有“统一者行动”,训练体系长期化、制度化。争议也在这时埋下:媒体曾披露,加军教官与乌军中带极端主义标志人员合影,国防部回应说不知情、会加强审查。同样的,训练带来的战力提升是真的,筛人不严的风险也是真的。
再说两起被广泛讨论的风波。2022年,多伦多一场集会上,副总理弗里兰手持红黑旗的照片在网上扩散,引发质疑。她随后删除照片,办公室强调坚决反对极端主义。2023年9月,国会邀请98岁的乌克兰裔来宾洪卡致意,被揭出曾在党卫军第1加利西亚师服役,议长当天致歉并在事后辞职。
这两件事的伤害在于象征意义。加拿大一向把“反法西斯”“反仇恨”当成底线,结果连续踩雷。支持乌克兰、支持极端主义,这两件事不能混在一起。政界需要给出更清楚的筛选标准和问责做法。
关于战场上的做法,也得把话说全。联合国、人权观察、国际特赦都记录过双方炮击居民区、使用集束弹药等问题。乌军被指在哈尔科夫州使用“花瓣”地雷,俄军在多地大量使用地雷和集束弹药。乌方袭击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造成平民伤亡,俄方对乌城市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也造成大量平民死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把善恶简单贴在一边。战争里的坏事,常常是系统性的,也常常是互相推动的。加拿大如果继续给钱给货,就要更清楚地绑定条件,比如遵守国际人道法、透明审计、违规即停。
回到国内政治。多项民调显示,加拿大人支持乌克兰的态度仍在,但对“无上限加码”的耐心下降。食品价格还在涨,住房供应没跟上,毒品危机拖了多年。执政党再怎么强调“国际责任”,也挡不住“先把屋里收拾好”的质问。
卡尼的作用,在于把路线说得更硬、更直。这对党内凝聚力有帮助,对外是姿态,也是筹码。但如果他未来真要接班,他也得回答一句:钱从哪来、怎么花、花到哪、怎么交代。这个账本,靠口号糊不过去。
同样重要的是边界管理。和盟友下棋,可以;但别把“不可控升级”当成家常。派兵红线不能碰,情报和训练的“越线效应”要评估,和俄方的危机沟通渠道要保持。小心,是为了把风险压在国外,也为了不让火烧到家门口。
傍晚,渥太华里多运河边,风有点凉,一位退伍军人穿着旧夹克,拎着刚从食物银行领来的袋子,慢慢往回走。手机里跳出一条推送,说加拿大又将宣布一批新的对乌援助。他停住了脚步,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继续往前走。下一次预算会,他等到的会是国内这袋子里多一点,还是前线那边再多一车装备?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60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