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泽东不满意石油部工作要换一个部长,彭德怀:余秋里
石油,大家都说它是“工业的血液”、“地球的能量源泉”,对每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都至关重要。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咱们的老百姓习惯叫它“洋油”,意思就是那时候我们用的石油都是从外国买来的。
为了让咱们国家不再依赖“洋油”,从在西柏坡那会儿起,毛主席就一直琢磨着怎么找到和开发咱们自己的石油。
虽然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设立了像国家燃料工业部、西北石油管理局这样专注石油开发的机构。可那时候,中国还是被西方国家看作是“缺油国”,每年还得花好多钱买进口石油。
虽然石油工业一直在努力发展,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就拿1957年来说,我们国家用的油里,有62%都是靠进口的。“一五”计划快要结束了,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或多或少有了进展,可唯独石油工业部没能达到原先定下的目标。
新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石油短缺的明显阻碍。毛主席因此专门召集了中央政治局开会,并在会上感慨地说:“火车回来了,却没油跑啊。”
毛主席建议给石油部换个头儿,瞅瞅能不能让石油部门的工作局面好起来。
周总理说,现在的石油部长李聚奎,他是经历过战争的老革命,党里的优秀成员。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上,他不怕苦不怕累,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考虑到李聚奎同志年纪大了,石油这行当既辛苦又得有新学问和新点子,所以,是时候让位给年轻有为的同志了。
彭德怀立刻想到了一个人,他推荐说:“那位‘独臂将军’余秋里就很合适,现在他正负责解放军总后勤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呢。”
毛主席立刻心里一亮,想到余秋里这位从苏区出来的老革命,虽然少了一只胳膊但意志坚定,每次打仗都能想出妙招。现在石油工作陷入了困境,正缺一个脑子灵活的人来领导呢。
因此,毛主席采纳了彭德怀的意见,不过他怕余秋里不同意,就先请周总理给余秋里“透透气”,然后自己再去找余秋里当面聊聊。
余秋里一开始对李聚奎调岗的事儿心里直打鼓,因为他一直在部队,对工业这块儿完全不了解。不过,后来周总理和毛主席都找他聊了聊,特别是毛主席亲自出面,让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余秋里下定决心要勇敢面对挑战,他立刻向毛主席表示,自己会听从中央的安排,边做边学,把工作做到最好。毛主席听了很高兴,当场给了余秋里一个特殊权利:石油部门要是干部不够,他可以随便挑军级以上的干部来帮忙。
就算是手巧的媳妇,没米也做不出饭来。余秋里一上任,头等大事就是找石油。于是,他去找了地质部的头儿李四光。跟李四光一聊,他心里就有了底,信心也足了。李四光跟他说,咱们国家地下的石油多着呢,就是还没挖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咱们国家石油绝对不穷。
听了李四光的详细解答后,余秋里提议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把咱们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用到工业发展最卡脖子的地方,努力攻克难关,这样好让整个发展都活起来。
毛主席一直相信用人不疑的原则,所以就听了余秋里的主意。在国家刚开始发展,手头还不宽裕的时候,党中央对余秋里的需求是有求必应,不管是要人、要物资还是要经费,都大力支持。这样的信任和支持,也让余秋里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了。
余秋里这个人总是能想出“妙招”,他果然没让党中央失望。他胆子大、主意多,把开采原油的重点从祖国西部转到了东北。这是因为,西北的油田油不多,环境还特别差,再加上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就算采到了油,运出去也是个大问题。
从1958年3月开始,余秋里把目光转向了松辽盆地,打算在那里开展新的石油勘探工作,于是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局。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勘探和打井,最终在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成功冒出了深棕色的石油。
听说大同镇现在在全国都挺有名气的,但它跟山西的那个大同名字一样,容易搞混,所以黑龙江省委就给它换了个新名字,叫大庆。专家们仔细研究后,发现大庆油田的油储量特别大。不过刚开始开采时,油井不多,效率也不高,还是没法满足全国对石油的需求。
余秋里像当年投身“百团大战”那样充满激情,利用党中央分配给他的各种资源,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石油开采行动。
那一年,原本空旷的大庆突然变得熙熙攘攘。余秋里一声令下,成千上万名军人和工人都涌到了这里。因为周围没有现成的城市可以依靠,所以“会战前线”连临时搭建的工棚都等不及,大伙儿只好先在工地上的帐篷里凑合一宿。
余秋里心里明白,在那么难的日子里,有个好榜样带着大家干,力量可大了。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注意到了王进喜。说起“铁人”王进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呢,他那股子拼命干活、啥困难都不怕的“铁人”劲儿,给石油行业,还有咱们国家后来的工业发展,都指了条明路。
余秋里兴奋不已,立刻召集大家开会,提出“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争做新一代铁人”的倡议。在这样的激励下,石油行业又冒出了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等一批榜样人物。很快,大庆就像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力量,每个在油田上的人都变得像铁一样坚韧,不怕任何艰难困苦。
在专注东部勘探开发,采取“树榜样、促全局”策略的同时,余秋里也时刻惦记着西部的油气宝藏。大庆油田取得显著成果后,余秋里便将目光转向了西部石油的开发与建设上。
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余秋里勇敢地扛住了重重挑战,护住了众多知识分子,鼓励他们把学到的本事用到石油工业上,还给他们创造了不错的工作条件,为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963年年底,周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高兴地向大家说:咱们中国自己产的石油够用了,以后不用再依赖外国油啦!
独臂英雄余秋里,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当上了石油部长,一干就是六年。他凭着一股老将的威风,打造出了一支厉害的石油队伍,为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写下了一段传奇。从那以后,咱们国家的工业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快发展。因为有了自己的原油,我们不仅能自主设计、制造设备,还拥有了坚不可摧的自信。
2015年3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名叫《从小兵到统帅:十位战士如何一步步成为大领导的故事》。
2010年,有本叫《奠基者》的书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48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