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摊牌全球核武巨变!俄退出《中导条约》,美军最高警报,俄核设施被秘密监控
近来,一则消息让本就紧张的国际关系再度升温。一架呼号为“COBRA29”的美军WC-135R核侦察机,从英国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在俄罗斯西北部一处核基地附近空域盘旋了近14个小时。
这次行动并非心血来潮,就在美军侦察机出动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4日,俄罗斯方面突然宣布,将不再遵守有关《中导条约》的自我限制。这无疑是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也让美军这次极具针对性的侦察飞行,充满了火药味。
美军“嗅探犬”到底在找什么
这架WC-135R核侦察机,外号“不死凤凰”或“核嗅探器”,是美军专门用来监测大气中核活动的顶级装备。它能捕捉到空气中万亿分之一浓度的放射性粒子,任何核试验留下的蛛丝马迹都难以遁形。
它飞抵的摩尔曼斯克地区,可不是什么普通地方。这里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大本营,也是俄军核打击体系的关键一环。大量的核潜艇常年在此潜伏,重要的空军基地和核弹头仓库也部署于此。该地区紧邻北约新成员国芬兰和老牌成员国挪威,战略位置极其敏感。
美国派遣这架“嗅探犬”来此,意图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向俄罗斯展示肌肉,传递“你的一举一动我都在盯着”的信号,施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北约的盟友们看,证明美国有能力监控并应对俄罗斯的核动向,以稳固其联盟领导地位,安抚欧洲盟友的焦虑情绪。
摊牌的导火索
俄罗斯这次突然在《中导条约》问题上摊牌,也并非无的放矢。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为了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
先是向莫斯科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决定停火,并以关税制裁作为威胁。眼看俄罗斯不为所动,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军事计划,美国随即又出动核潜艇,向俄罗斯本土逼近,进行武力威慑。
美国的步步紧逼,最终换来了俄罗斯的强硬反击。8月4日的声明,意味着俄罗斯将正式恢复部署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系统。事实上,《中导条约》早已名存实亡,美国在2019年就已单方面退出,俄罗斯随后也宣布该条约失效。但此前双方尚维持着一定的默契,没有大规模部署此类武器。如今,这层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了。
悬在欧洲头顶的新威胁
俄罗斯不再受条约束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其强大的导弹武库将被“解封”。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叶尔马科夫指出,俄军很可能开始批量部署“榛树”和“口径”等导弹系统。
“榛树”导弹尤其让西方感到不安。这是一款中程高超音速导弹,突防速度高达10马赫,最远射程5500公里,恰好处于原《中导条约》的限制范围内。据称,该导弹可以携带6枚当量为15万吨的核弹头。去年12月,俄军曾用“榛树”导弹打击乌克兰境内目标,美西方援助的包括“爱国者-3”在内的所有防空系统均未能成功拦截。
普京总统在8月初也证实,“榛树”导弹在经过多次测试和改进后,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并交付军队。一旦这种导弹被部署在俄罗斯西部,整个欧洲都将被置于其打击范围之内。按照其飞行速度计算,打击波兰仅需8分钟,飞抵德国用时11分钟,即使是较远的英国,也只需要19分钟。
在如此短的预警时间内,欧洲现有的防空系统恐怕连开机都来不及,更不用说有效拦截了。这无疑给欧洲大陆的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语
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到西方不断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攻击性武器,再到美俄围绕《中导条约》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局势正朝着愈发危险的方向发展。俄罗斯此次宣布不再遵守条约限制,正是对西方持续施压和军事援助的一种反制。
曾经用来维持战略平衡的军控条约体系正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军事威慑和军备竞赛。美军侦察机在俄核基地上空的盘旋,与俄罗斯即将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脆弱安全局势的缩影。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而潜在的风险却由整个世界共同承担。
http://jajdj.com/yiangtiyujieshao/291062.html